《长生殿·重圆》剧照
故宫与上昆,两个传统文化大IP,历经五年交融的成果——汇聚三出宫廷戏的《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昨晚在上海北外滩友邦大剧院首演。宫廷戏首次走进市民观众中间,市民观众发现原来以往宫廷喜欢的戏剧也是市民题材。
从文物到戏曲 活态传承
大众对于故宫的了解多停留在文物,而拥有宫廷音乐与戏曲研究所10年的故宫,不仅注重再现物质的文物,也注重再现非物质的音乐与戏曲演出。这就是近五年来,他们与上昆合作的初衷,恢复、再现包括观赏戏曲在内的传统宫廷生活方式,把戏曲精髓在当代也能做到活态传承。
此次演出首先凝聚了业内顶尖专家和主创团队,特邀著名导演田沁鑫担任总导演,著名编剧罗周整理改编,昆剧艺术家张铭荣、谷好好、张静娴、李小平分别担任《江州送酒》《中秋奏凯》《长生殿·重圆》艺术指导。上昆则集结“五班三代”的强大演出阵容,《江州送酒》和《长生殿·重圆》分别由梅花奖得主吴双,黎安、罗晨雪领衔主演,余彬、胡刚、张前仓等倾情出演,为演出增色添彩。《中秋奏凯》则由“昆五班”青年演员张艺严、钱瑜婷、马填钦等主演,勇挑武戏大梁。
从节气看戏曲 节令承应
春节新近成为世界级非遗;而昆剧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世界级非遗的第一年,就成为非遗榜首。事实上,古人的生活方式与节气、节令密切相关。在宫廷里,什么节庆看什么戏颇有讲究。清代自乾隆年以来,凡遇元旦、立春、寒食、端阳、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节令都演相应的戏曲,这些剧目不仅展现了清代宫廷的文化生活,也为了解和研究戏曲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
上昆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1498册、6467部、3200余种清宫戏本中,精心挑选了以中秋与重阳两大节令为主题的《江州送酒》《中秋奏凯》《长生殿·重圆》三出剧目。这三出剧目选自清代宫廷承应戏《江州送酒 东篱啸傲》《全福庆》,也有源自清代宫廷常演的传奇戏本《长生殿》。
在审美风格上,《江州送酒》是一出表面谐趣,内涵丰富的“文戏”,而《中秋奏凯》则是一出热闹非凡的“武戏”,《长生殿·重圆》则相对更加完整,剧目完整保留了《重圆》的核心旋律《霓裳羽衣》及昆曲历史上的大场面名曲——众天女的“羽衣三叠”。在《江州送酒》与《中秋奏凯》两折戏缺乏原始曲谱的背景下,唱腔根据词意和四声腔格规律进行谱曲式作曲。《长生殿·重圆》则在尊重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守正创新,通过14支曲牌和“羽衣三叠”集曲推进剧情并呈现丰富多变的情感层次。
从戏曲到戏剧 审美升级
与惯常戏曲舞台剧的审美理念不同,《太和正音》的审美更倾向于当代戏剧。比如舞美设计参考了故宫畅音阁的样式,复原了“戏楼”,而非戏曲舞台常见的一桌二椅。所以,舞台上能看见黄边绿瓦飞檐、精美斗拱梁柱。同时,有着透视感,空间可以动态组合,演区后方还有长卷式背投影像,可以让市民观众领略“宫廷视角”。
这是改革开放之后,上昆第一次从故宫中寻宝和再开掘来编创剧目。在600年的宫廷戏剧结构中,进行复古的创新,是上昆和故宫博物院在守正创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一次有意义的戏剧实践。导演田沁鑫视之为“一次复古的美学实践,也是具有表现主义美学的再整理、再创新,是600年昆曲和600年故宫的双向奔赴”。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