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寒风渐起的时节,一盆热气腾腾的泡脚水,尤其是加入标注“中药”成分的泡脚包,成为许多人睡前的最爱。然而,上海市消保委最近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中药植物泡脚包进行测评发现,很多中药植物泡脚包的配方并不正规,并未遵循中药用药配方原则,并有可能对健康产生伤害。
近年来,“中药+”的概念,伴随中医养生理念逐渐“火出圈”。一时间,似乎“万物皆可入中药”:从中药茶饮的清新雅致,到中药冰淇淋的别致风味,再到中药植物泡脚包、中药面膜等创意融合。商品似乎一旦与“中药”牵手,就能迅速成为“爆款”。
“中药+”市场火爆的背后,隐藏着市场的混乱与无序。一些产品只是简单地将几种中草药混合,既未经科学配比,也未经专业熬制,成分、含量模糊不清,甚至夸大其养生功效,以此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提升产品售价。这种做法忽略了中医理论中“药食同源”但需适时适量的原则,可能造成机体功能失衡甚至脏器损伤。
中药并非万能药,更非可以随意搭配的食材。“中药+”不应成为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幌子”,更不应损害消费者的健康。对于市场上各种打着“中药+”旗号的商品,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各级消保委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测评,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并及时曝光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面对“中药+”养生产品的热潮,消费者应保持理性,不要因为产品的宣传语华丽或跟风潮流就盲目购买。这份理性的养成,离不开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主管部门可以联合中医药机构、社区等,定期举办中医药科普讲座等活动,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了解,让消费者学会如何辨别真伪、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让“中药+”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健康养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