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妈之甜橘  我之酸果 川剧《江姐》形神合一的魅力 当德语音乐剧在上海谢幕时观众席里竟传来德语剧中曲……
第12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4-12-22

当德语音乐剧在上海谢幕时观众席里竟传来德语剧中曲……

◆朱 光

德语音乐剧《路德维希二世·国王归来》日前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该剧德国演员在谢幕时,忽然听到从观众席里传来以德语演唱的剧中曲。台上的“国王”等起先表情略有狐疑,他们开始互相交换眼神,当确定听到的确实是德语剧中曲后,彼此的表情从惊讶转为惊喜,转而集体为观众“伴唱”。这一幕被网友拍摄下来,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台上台下共唱一首歌已经“进阶”到德语,但是如果了解德语音乐剧在上海的受欢迎程度就会知道,此事不算太稀奇。《路德维希二世·国王归来》是上海文化广场年末演出季中的三部德语音乐剧中的一部。此前还有两部,分别是音乐会版音乐剧《伊丽莎白》和《蝴蝶梦》。而今年已是首部德语音乐剧经典代表作《伊丽莎白》在中国首演10周年纪念。由《伊丽莎白》引发的德语音乐热潮,已经在上海“潜伏”了10年。在观众席里齐声高歌“国王归来”选段的歌者,来自文化广场音乐剧合唱团。

德语音乐剧为什么那么火?当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打开了大家欣赏德语音乐剧的大门之后,观众逐渐发现德语音乐剧是全球音乐剧里最“高端”的——高感性与高理性兼具。相比之下,法语音乐剧则“仗着”改编对象往往是世界文学名著,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人人熟知剧情,因而首先追求“唯美”,魅力十足的男女主演和群演,全场唱跳不停歇,情绪值拉满。来自美国的英语音乐剧则题材颇丰富,会依据市场选择如合家欢需求或观众对艺术形式的丰富追求制作剧目,前者如《妈妈咪呀》《魔法坏女巫》《猫》《狮子王》等,后者如《芝加哥》《歌舞线上》等。英国的英语音乐剧相对不考虑合家欢需求——因为莎士比亚戏剧是英国人的日常……还有俄语音乐剧——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也多为名著改编如《安娜·卡列尼娜》,也属于追求形式唯美的大气之作。

音乐剧一说诞生于19世纪末的英国,一说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但总体上,它属于流行音乐范畴。在全球最受欢迎的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的创制方——其实不是德国人,而是奥地利人。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剧院(VBW)早在1992年维也纳河畔剧院首演了该剧就一炮而红。随后,该剧巡演至日本、匈牙利、瑞典、荷兰、德国、意大利、韩国和中国等地。而因为主演该剧而爆红的女主角琵雅·道韦斯、玛雅·哈克福特都是荷兰人——玛雅更是“见证”了德语音乐剧在中国的成长……两位荷兰女主角的选用,部分原因是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剧院的合作方是丹麦狮子娱乐公司。

《伊丽莎白》以及随后的《莫扎特》等,更严谨的表述为“德奥音乐剧”。德奥音乐剧,其实是起步最晚的。大约上世纪8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剧院才开始涉足制作音乐剧。因为奥地利当地的“音乐势力太卷了”。VBW首席执行官弗朗兹·帕泰曾经在维也纳某音乐学院担任院长。他透露维也纳从学龄前儿童起就开始音乐教育,大街上随处可见背着乐器包的人,当地还有四个剧院、两个音乐学院……音乐之城名副其实,但是音乐竞争也十分激烈。“因而,创造让观众进入剧场的愿望”是他们最终决定在保持歌剧传统的同时,也进军音乐剧界的原因。

“德奥音乐剧”的崛起,也是在分析了英语、法语音乐剧的特质,结合德奥乃至欧洲文化源流之后,审慎选择题材之后的成果。奥地利维也纳是“老欧洲”文化荟萃之地,历史上曾经作为东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伊丽莎白》女主角茜茜公主就是奥匈帝国最著名的皇后——世人通过罗密·施耐德的演绎,深深记住了她的甜美可爱;而音乐剧《伊丽莎白》“还原”了她实则内心痛苦的一生——在剧中,她不是“被刺杀”的,而是“迎向了死神”,剧中的“死神”是歌德般的诗人,始终在她重要人生节点中与其“对话”乃至“共舞”。这一设置既让音乐剧充满诗性,也解释了她深切的孤独。高理性和高感性,就通过高端的艺术性,在《伊丽莎白》中连通了,赋予观众对她乃至人生的多侧面深思。2017年同样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的《莫扎特》也是赋予了角色人生的反思,全剧始终有一个童年莫扎特的角色存在于台侧,最终“童年的莫扎特杀死了成年的莫扎特”——有时候,拖累人的就是他自身。这就是德奥音乐剧除了歌曲之外,还能让人“念念不忘”,期待他们再度巡演,“必有回响”的根本。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