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破·地狱》其实是破除心结的故事 悬疑剧里的感情戏为何总是比较弱? 再铸世俗神话,为“传武”正名
第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4-12-22

悬疑剧里的感情戏为何总是比较弱?

——从刚收官的《我是刑警》说起

◆赵 玥

说到悬疑剧,许多观众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破案、推理、揭开层层迷雾。至于感情线?似乎不太重要。甚至有些剧集自信地打出“零感情线”的宣传口号,好像这样才是忠于悬疑本质的标配。你可以看到观众为推理的巧妙拍手叫绝,却往往对情感戏的刻画皱眉——不是太薄弱,就是太唐突,仿佛感情和案件不能共存。

最近热播的《我是刑警》以高水平的叙事能力和真实感还原了社会热点案件——比如周克华枪击案。但也正因为过度聚焦案件本身,情感线显得可有可无。这不仅影响了人物塑造的立体性,还导致了女性角色的单薄,甚至让李文这个可以收获观众眼泪的角色,沦为“工具人”。

李文,一个在男性主导的警察群体中奋斗多年的女性,明明有着引人注目的成长故事,她的事业成就本可以成为一大亮点。然而,这一切几乎被忽略,取而代之的却是她与女儿的矛盾冲突——一个哭哭啼啼的烈属、一个窜改女儿志愿的武断的妈妈。秦川的妻子也是如此,她几乎没有自己的情感世界,更多的是一个家庭背后的“支持者”。她的角色设计相当平面,缺乏独立性和足够的个性特征。

随着观众对剧情的期待越来越高,悬疑剧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推理和案件,而是开始更多地关注人物的情感和社会议题。这种变化本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也是叙事层次提升的表现。通过更细腻的情感描写,人物可以更立体,观众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当然,这对编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节奏的控制。悬疑剧本身就需要快速推进情节,而情感戏的塑造常常需要更多的细腻描写,这两者的节奏冲突常常让剧集陷入失衡,观众的观剧体验也容易割裂。另一方面,情感戏与案件的融合也成了一大难题。感情线必须自然地融入案件主线,而不是为了增强戏剧效果而生硬地插入情节,否则就是画蛇添足。

如何才能在悬疑剧中平衡好案件推理与感情戏?《太阳星辰》或许给出了一个相对成功的范例。这部剧的播出,让不少观众感叹,今年最感人的爱情,居然在悬疑剧里。

在《太阳星辰》中,陈伟霆饰演的警察杨光耀,因为追查凶手从1993年来到了2018年,尽管他身处不同的时空,对妻女的思念与责任却从未改变。这种深沉的亲情贯穿了整部剧,不仅推动了案件的展开,也让杨光耀在调查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忽视的家庭角色。与此相对,刘雅瑟饰演的陈凯晴作为杨光耀的女儿,剧集既展现了她作为女警的坚韧与独立,也在情感线的处理上非常克制。陈凯晴与张天明的关系从未明确,只是通过Beyond的歌声传情,留白中让观众自己去感受那份微妙的情愫。

《太阳星辰》中的家庭互动也十分细腻,比如杨光耀和妻子坐在天台看飞机的乐趣,捉迷藏时女儿对父亲的崇拜,每一段1993年的温情画面都让2018年杨光耀心中的痛苦更增添一分,观众的情绪也不断被拉扯。同时,案件的推进又与情感的升温交替进行,悬疑和情感的张力在这部剧中相得益彰,彼此呼应。

有观众感慨,虽然剧名《太阳星辰》与传统悬疑剧的气氛不太契合,但看完之后会恍然大悟,这个名字所隐含的深意。反类型化的剧名,虽然在剧集的定位和初期热度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它用品质证明了人物的情感与案件的推理可以同样精彩、同样动人。

悬疑剧中的感情戏为何总是显得如此薄弱?或许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感情戏是否必要”,而在于如何将感情戏真正融入故事中,让它成为推动剧情、塑造角色的有力工具,而非可有可无的附加内容。高度还原社会热点案件无疑能吸引眼球,但只有通过深刻的情感描绘,补充一起起冷硬案件背后的温暖和人性,悬疑剧才能触动人心,让观众从中获得更多的共鸣和感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