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银屑病作为慢性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包括遗传、免疫、环境等诸多因素。尽管银屑病并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其顽固性和复发性往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困扰。此外,当患者免疫力下降,或受到感冒、新冠等病毒感染影响时,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一些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睡眠不佳或情绪低落,都可能成为加重病情的因素。
关注银屑病皮损及其共病
银屑病在皮肤上的表现可能令人感到害怕,但实际上银屑病并不具有传染性。银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上的皮疹,包括红斑和覆盖其上的白色鳞屑。这些皮疹和鳞屑在患者身上可能分布较广,鳞屑脱落后可能会轻微出血。值得注意的是,银屑病在冬季往往会加重,许多患者会经历冬季病情加重、夏季减轻的周期性变化。此外,一些患者观察到,当他们从气候较冷的北方迁移到气候较暖的南方时,病情似乎有所缓解,这可能与气候和环境因素对病情的影响有关,晒太阳和洗澡会有助于银屑病的恢复。
着重关注银屑病,不仅仅是因为皮损,还因为它与身体多个系统的共病有关。银屑病患者的共病情况复杂,包括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骨关节炎等。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和高血压的风险较高,原因可能与银屑病引发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这种炎症作用可能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变,从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银屑病也可能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如糖尿病、血脂高、尿酸高等。银屑病本身对患者的预期寿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影响更多体现在银屑病的相关共病上,如慢性疾病或严重并发症,它们可能是导致患者寿命缩短的原因。因此,银屑病及其共病,都需要引起重视。
此外,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抑郁症和焦虑症,在银屑病患者中也较为常见。由于银屑病患者的皮肤外观常为患者的工作、生活、社交带来额外困扰,许多人在面对皮肤损害时会出现自卑、社交回避和情绪低落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银屑病治疗方案推陈出新
银屑病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选择。对于病情处于轻度的银屑病患者,由于体表面积受累较少,通常以外用药治疗为主,临床上常用的有糖皮质激素、外用复方制剂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此外,部分患者还可以采取物理治疗,包括药浴和照光治疗。照光治疗是通过照射紫外线来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让过厚的皮肤角质变薄。
一旦疾病进展到中重度,或者累及特殊部位(如头皮、面部、指甲等),或者外用药治疗失败的患者,则需要考虑启用系统性的治疗。传统免疫抑制剂是临床上使用时间较长的系统治疗药物,但传统免疫抑制剂(以甲氨蝶呤为例)会对免疫系统进行广泛抑制,长期使用可能会造成患者血压升高,且具有肾毒性,不利于银屑病的长期管理;除此之外,系统治疗中也有靶向药物可以选择,包括生物制剂和口服靶向药。早期的生物制剂如TNF-α抑制剂,相较于传统药物有一定优势,但效果仍旧有限。随着时间推移,生物制剂种类不断增多,越来越丰富,陆续又出现了IL-23抑制剂、IL-17抑制剂等。这也推动了临床治疗目标的升级,致使PASI 75(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改善至少75%,下同)、PASI 90甚至完全消退皮损的目标变得触手可及。
近年来,口服靶向药物的出现为银屑病患者提供了更多靶向治疗选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胞内特定的酶(如TYK2、PDE-4)的活性,使得一些关键的致病炎症因子无法在下游产生。口服靶向药物的特点在于不用打针,便于储存(常温)和携带,而且安全性良好。对于一些经常出差或住校的患者来说,每天口服1次或2次药物,不用频繁往返医院,可能更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于部分中度或者合并湿疹的患者,当医生评估下来暂时还不需要或不适合启用生物制剂时,口服靶向药物就可以作为一种可选方案,让这些患者也能及早接受靶向治疗。此外,这类药物因为半衰期和洗脱期都比较短,所以如果患者因为个体情况(比如出现不良反应、近期内需要手术或备孕不能用药等)需要尽快洗脱药物,口服靶向药调整起来也会比较灵活。从药物推陈出新、更新迭代的角度来看,不同类型靶向药物的出现,让医生和患者的选择更丰富,也更好地满足了个体化治疗的需求。
银屑病管理除了需要耐心和科学的药物治疗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十分重要。银屑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与平和的心情,以帮助增强身体抵抗力;吸烟和饮酒是导致银屑病复发和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议患者要戒烟限酒,缓解病情的同时也减少复发及共病风险。此外,由于银屑病具有季节性特征,患者应做好防寒保暖,防止因季节更替导致呼吸道感染,从而诱发或加重自身银屑病。
最后,还要强调一下,患者一定要坚持规范治疗,定期与医生沟通。银屑病并不传染,可治可控且疗效理想,患者及其亲友不必过度担忧。也呼吁社会各界应给予患者更多理解和支持,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压力。只要通过规范和持续治疗,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学习和社交,享受美好生活。
谭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