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执法要亮“检查码” 元旦或暖如春 “有心插柳”让景点“长红” 你的年度照片是哪张? 年关将近,沪上口碑人气牙医助力吃饭香! 新能源车辐射强?
第5版:综合新闻 2024-12-30

新能源车辐射强?

2024十大科学流言发布,所谓“科学道理”不靠谱

“二维码很快就会被用完”“基因检测能够剧透智商”“新能源汽车辐射很强”……这些网传的所谓“科学道理”,你是否还在深信不疑?2024年收尾之际,十大“科学”流言如期发布,帮助公众明辨是非。

流言1 据不完全统计,二维码每天的全球使用量高达100多亿。所以,二维码很快就会被用完?

真相:二维码不会用尽。实际应用中,二维码的容量通常是非常大的,远超我们通常需要存储的数据量。二维码的服务多数是本地化的;使用的二维码本身的服务具有时效性,过期二维码之后可重复使用。

流言2 采集孩子的口腔黏膜细胞样本,就能用基因技术分析智商、情商等指标,评判孩子未来能否成才?

真相:这样的检测没有科学依据。从科学本身来讲,基因决定性状只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但是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流言3 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会向食物中释放致癌物质?

真相:不准确。大家对保鲜膜“致癌性”的担忧主要针对聚氯乙烯(PVC)类保鲜膜中用作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实际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DEHP浓度常远低于导致健康问题的剂量。不过,尽量不要使用同一张保鲜膜多次覆盖食物。

流言4 新能源汽车的辐射很强,长期开这类车会致癌?

真相:该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国家对电磁辐射有严格的限值要求,任何车辆在上市前都要进行“EMC测试”。根据测试,新能源汽车的磁感应强度<1微特斯拉,磁场强度<0.8安培/米,控制在国标的1%以内,用户不用担心。

流言5 老年人“吊颈健身”走红网络。只要将头吊在树上,身体随绳索摆动,常练就可治疗颈椎病?

真相:“吊颈健身”参考的是临床上的牵引原理,但一些中老年人本身就有颈椎疾患,且人体是有一定生理曲度的,盲目“吊颈”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可能损伤神经和脊髓,严重的会导致高位截瘫,甚至致命。

流言6 买来的螃蟹有“针眼”,怀疑是被注水、注胶或打了兴奋剂?

真相:答案是否定的。这些小孔有可能是螃蟹上市前最后一次蜕壳后,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相互挤压受伤,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疤痕。螃蟹上市时的外壳非常坚硬,要想穿透它注入液体或药物,费时费力且大概率会扎破螃蟹内脏,得不偿失。

流言7 辐照食品被放射性射线照射过,带有放射性,不能食用?

真相:食品辐照主要使用从辐射源发出的带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或γ(伽马)射线等对食品进行照射,有效杀灭食品中虫卵、细菌等有害物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此外,辐照食品受到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采取严格的食品安全性评估机制。

流言8 手机基站都有辐射,5G基站比4G多,所以5G辐射会比4G要大,对人体危害很大?

真相:5G更快,靠的是更大的带宽和更先进的通信技术,而不是提高发射功率。因为与人体距离的原因,5G基站对人体的辐射强度远低于手机。我们距离5G基站越近,手机与基站之间的信号功率就会越低,通话和上网效果越好,人体所受到的辐射就越少。

流言9 “个大”“奇形怪状”的草莓是因为打了激素?

真相:该说法没有科学依据。草莓个头大小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也受后天生长环境和栽培措施影响。再有就是通过疏花疏果去掉一些小的花果,留下来的草莓果自然会变大。大多数情况下,草莓可自给自足,不需要打激素。

流言10 保质期较长的食物,肯定是添加了更多的防腐剂?

真相:保质期是针对预包装食品来说的,食品保质期的长短跟食品本身的特性、杀菌工艺、包装形式有关,和防腐剂的添加量并不是对应的。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