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连续发布两则管理提示,针对的是当前中老年题材和所谓“霸总”题材等微短剧创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引发外界关注。微短剧创作中的诸多乱象,的确到了该好好整治的时候。
微短剧,早已经不是新鲜词。应该有很多人注意到,身边的不少人,包括父母、同事、朋友,甚至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对刷手机微短剧乐此不疲、欲罢不能。边吃饭边看,边开车边看,睡觉前还要再看一两个小时……难怪有媒体专门发文灵魂拷问:微短剧,正“杀死”你的时间!
打开短视频平台,接二连三的短剧推广,霸总娇妻、穿越复仇、赘婿逆袭、豪门恩怨……各种狗血又跌宕的剧情不断充斥人的眼球。网上还流传段子:“横店影视城可以改名叫‘竖店’了,因为拍短剧、短视频的比拍电视剧、电影的还多,这些都是竖着拿手机看的,所以叫‘竖店’。”
与长视频的“正剧”相比,网络微短剧创作的技术门槛和艺术门槛更低。长视频创作专业化、资源垄断化,构筑起一定的行业壁垒。而网络微短剧天然具有内容碎片化、微短化带来的低门槛优势,能更大程度地吸纳多方力量。微短剧可能没有长篇叙事,也没有设计好的内容结构,拍摄相对粗糙,却靠着短时间内高密度的情节,掐住了观看者的情绪“七寸”。
尤其是当下最为流行的“霸总”“重生”等题材,源于夸张的人设和狗血的权力斗争,吸引许多网民一边吐槽一边继续追剧。但如果这类题材一味追求吸睛引流,不仅会偏离主流价值观,还可能因同质化导致审美疲劳,进而阻碍微短剧向上、向善、向美发展,甚至对社会伦理道德造成冲击。
“没想到我妈节约了一辈子,却为各种短剧充值了一万多。”实际上,花钱充值不说,到头来连“眼睛直淌泪”也不止不休。这样的上瘾,正在摧毁正常的生活。
对于微短剧,可以一刷而过,切莫一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