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7日 星期五
建设活力街区,“烟火气”也是城市竞争力 “最美上下班之路”背后的营商密码
第3版:上海新闻 2025-02-06

建设活力街区,“烟火气”也是城市竞争力

方翔

蛇年首个工作日,被称为“新春第一会”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连续第八年如期召开,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党工委书记沈英在会上的交流发言令人颇受启发。她说,抓营商环境,不仅靠政策和资金,更要靠贴心服务赢得企业信任、增强企业黏性,比如联动各管理部门,为街区设摊、商户装修、夜市开办等开展经常性上门指导,避免企业“被处罚了才来找街道”。

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探索,已经成为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中“建设活力街区”的具体要求。根据方案,今后上海将鼓励街镇在监管创新、交通管理、商户和居民协调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仅为上海的街区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也标志着上海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营商环境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深化与推进。上海深知,要打造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必须深入基层、贴近实际,关注每一个细微之处。而“建设活力街区”,正是上海营商环境优化深入街镇基层、全面关注城市经济空间所有者和使用者需求的重要体现:武康路—安福路街区作为集“文商旅居”于一体的典范,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商家,更在税收上实现了显著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街区”;愚园路街区则通过城市更新,创造了新颖的消费场景,吸引了众多知名品牌和消费者,成为上海年轻人追捧的潮流地标。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四川北路上的盒马NB以其实惠的价格和丰富的年货礼盒,赢得了周边居民的广泛赞誉,销售环比显著攀升。这一商业载体的成功引入,正是四川北路商圈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精心打造活力街区的一个缩影。当城市的脉络延伸至每一条街道,当生活的烟火气在街角巷尾升腾,上海的活力街区正逐步成为这座城市最具魅力的一部分。

“营商环境的底座在街镇基层。”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街镇基层在营商环境优化中的关键作用。去年,上海发改委以“做强街镇基层基础,打通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为主题,组织举办了两场街镇营商环境座谈会,就街面环境治理、执法检查方案制定、监管模式调整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这些问题虽然看似琐碎,实则关乎每一个小微企业的生死存亡,也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街区治理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确实面临诸多挑战,如街市商户监管与商居矛盾处理、产业商业载体供给的适应性调整、“12345”居民投诉机制的优化完善、商户沟通渠道的畅通等。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街镇基层的创新活力。通过加强街区动态治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执法效能;通过强化商居沟通,构建多元共治机制;通过优化街区功能布局,提升街区品质与吸引力;通过创新街区治理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上海的街区正逐步展现出更强的生机与活力。

比如,湖南路街道推出的“梧桐合伙人”机制,便是街镇基层创新治理的生动实践,该机制鼓励居民、商户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街区治理,形成了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普陀区长寿路街道打造的“三空间”联动模式,则通过苏河水岸经济业态的调整与优化,实现了艺术创意空间、购物中心和码头水岸联动新空间的有机融合,为街区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烟火气”也是城市竞争力。活力街区的打造,不仅是基层治理模式的突破,更是推动城市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探索,本质上是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重构城市公共空间和经济生态的尝试。“建设活力街区”被列入优化营商环境8.0版方案,将以往成功的个案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举措,必将推动上海更多街道、街区焕发生机,成为展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金名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