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未来会被大模型取代吗?”这个问题,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上,被反复提及。大家的忧虑,不无缘由。近日,在深圳福田区,推出了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首批70名已“上岗”。这些AI“数智员工”覆盖了政务服务全链条——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跨部门任务分派效率提升80%……
数字员工并不是新概念,但它的表现已然大不相同。记者从大会的多场分享中也听到,国内很多企业已开始借助大模型生成的“数字员工”开展更高水平的“数字化运营”。
该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小冰跃动公司首席运营官徐元春透露,未来,一家大企业可能会拥有10万名数字员工,每个人周边会围绕7—8名数字人,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数倍的营收增加,而人类员工数基本保持不变。
“数字员工的出现,让企业有机会重新审视业务流程,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徐元春说,“大模型加持下,数字员工覆盖的范围已经慢慢向销售、市场营销、法律、医疗领域快速发展,达到全行业的覆盖。”
他大胆地预测,过去在企业或组织内部,人是所有流程的节点;今后这些节点会是“人+数字员工”。
记者了解到,小冰早在2019年就提出了AI Beings的概念,2021年就拥有了5位数字员工,在行业内有完整的产品技术布局,在过去4年内服务了10个行业的数百家企业。“现在‘大模型+数字员工’已经是标准服务了——企业可以简单地租一个数字员工,‘立等可取’;也可以建一条完整的数字员工生产线,以此获得更大效能”。
他分享说,2024年基于上海大模型企业阶跃星辰的大模型和小冰的框架,公司为某集团搭建了端到端的数字员工,“他”掌握了最好的行业知识数据库,具备多语言切换能力,同时24小时“在岗”,上线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未来,人与数字员工协同工作,会对企业的流程和文化带来新的挑战。当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使用数字员工、大模型时,将对企业的数据闭环、强化学习、安全性、时效性提出新要求。”徐元春认为,这会加速行业大模型、场景大模型甚至是企业大模型更快、更好地部署。
他判断,数字员工会迎来快速爆发的周期,进入蓝海市场。未来最有可能的是: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多模态大模型帮助数字员工解锁更多应用场景。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