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临江仙写怀(外一首) 蒲汇塘桥(油画) 亲人的衣裳 减肥,八成是个伪命题 长寿和拼音 民歌里藏着伟大到狂放的“汉子”
第11版:夜光杯 2025-03-24

亲人的衣裳

徐慧芬

很多年前了,一个黄梅天过后,太阳热烈,妈妈在天井里搭起花架,摊开竹帘,要把几只樟木箱里的陈年衣裳翻出来晒一晒,我在边上帮着搭把手。

妈妈指着一件青灰色的中式丝绵棉袄说,这是你外公的,裁缝做好后只穿了一个冬天他就过世了。她又打量了我一下说,你要不要穿?那时我十二三岁已经蹿个子了,我毫不犹豫地说要穿的,今年冬天我就穿!这件棉袄面料是丝绸的,夹里是绒布的,做工很考究,领口袖口衣袋口都镶了滚条。我穿着这件棉袄上学去,有一天老师看了说,你这棉袄像是老古董,是谁的呀?我说这是我外公的!口气里有一点骄傲。老师笑笑没再说什么,眼神里似有一种不解。外公去世时我才七岁,我从小就和外公生活在一起,他走后我对他有无限的思念。

父亲二十年前去世,他留下的一件西装马甲,是他青年时期的遗存。深咖啡色的毛哔叽料带有浅棕色的细条纹。我胃病怕寒,冬天就把这件马甲裹在羊毛衫外,当作护胃保暖衣,穿了几年夹里布烊了,我重新换了夹里又穿了多年。这件马甲上身时,我会想起父亲年轻时英姿飒爽的模样。

婆婆送给我的一件滑雪背心,穿了几年洗了多次后夹层的定型棉已变得很薄,婆婆也作古多年了,这件衣裳我也一直留在衣橱里。想起那年冬天我去婆婆家探望两位老人,晚上回家时突然起风了,婆婆拿出这件新的滑雪背心让我穿上,之后还给老人家,她横竖不肯收,连说自己还有。婆婆疼爱所有的子女,也爱护走进这个家门的儿媳和女婿。

年前冬天,我和丈夫翻找冬衣,打开一只衣袋,一件沉甸甸的黑色绒线背心出现眼前,让我们注目好久。那是多年前我的老母亲为她这个女婿编织的。毛衣采用一种叫黄鳝骨的针法,这种针法让毛衣厚实特别保暖。丈夫轻轻叹了口气说,还好今春捐衣被时漏了这件。他的意思是,现在老妈走了,这件毛背心也是个念想。妈妈善于结绒线,针法和款式常会推陈出新翻花样,这个爱好她从年轻时保持到耄耋之年。几代人的毛衣、毛裤,还有当年专为小毛头织就的鞋袜和帽子,是我们后人记忆里可以触摸到的慈颜和温暖。今年正月里,小学同学金娣在群里贴出她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几帧照片,那是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由老师带着去长风公园游玩留下的集体照。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原本的黑白照已变得模糊不清了。我看了一下也辨别不出哪个是自己,再细看,有个女生穿了一件和尚领的毛衣,后背、两袖、领口、袋口、门襟是深色的,前胸左右两块是浅色的,我的记忆一下子复活了!这件深浅色块镶嵌的毛衣正是妈妈的作品。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绝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生命个体都和周围发生着联系,当然包括情感。亲人远行了,但留给你的记忆还鲜活着,你会白天想到他们,夜里梦见他们。那他们就没有真正消失。我的朋友圈里有几位友人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手机通讯录里仍保留着他们的名字,有时翻看微信划到他们的头像,我会轻轻点开,友人的欢声笑语即刻会在耳畔响起来,那是他们穿越时空再次与你交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