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胜月
这段日子,《哪吒之魔童闹海》风靡全国,冲向了世界。据说各大影院扑扑满的年轻人连抱着的炒米花都忘了往嘴里送,满眼是踩着风火轮叱咤风云的哪吒,充耳是哪吒能震破耳膜的豪言:我若成佛,天下无魔!连小区踩着滑板飞速向前的小屁孩都高叫着:我命由我不由天!嗨,一部电影连小孩都俘获了去,奇迹!
闹海的哪吒,仅两个手臂,就尚且如此了。如若他——
此刻,我猛然想起了周锐赠我的他那本《八臂哪吒》,这书名,谜一样引人!八臂的哪吒可不闹海,他“闹”的是京剧舞台。《哪吒之魔童闹海》与《八臂哪吒》相比,一个动画,一个京剧;一个仙界,一个人间;一个银幕,一个舞台,是艺术之树结的两种不同的果实,却一样水灵灵,一样的鲜艳,令人争相尝鲜!
年轻观众在电影院里看《哪吒之魔童闹海》看到痴傻,我在家读《八臂哪吒》一样傻痴。我翻书,书中传出“哐啋哐啋”的京剧锣鼓声,一直相伴我读到底,不疲倦,只快乐。到了末尾,还牵记着,这袋萝卜,潘运葵还真背到圣心女校去吗?
心里记挂的远不止这些:会玩烟火的罗运春因一个闪失愧疚出走后,又到了何处呢?舞台上机灵救场的步云娥后来终成名角了吧?潘运葵的嗓子后来好了吗?小龙运科班最终重振并红火起来了吗?这些,一直萦绕在心间。一个编撰的儿童故事,怎么在心间就似成了真人真事呢?书里的潘运葵、罗运春、步云娥、林运池……这些十来岁的小演员,学戏,不畏严寒酷暑;合作,讲究互助,危急时救场补台,重大事故面前勇于承担责任。特别是潘运葵,一招一式技艺超群,还聪颖、编戏改戏有一手,台前幕后诸事无有不能,成为戏班中的顶梁柱。他就像长了八条手臂,样样都行。《八臂哪吒》的书名莫非依此而来?书里除了小演员形象感人,也塑造了戏校和科班里的教员、班主任,他们对孩子们严格教学,全面监管,并自身做表率,如林雨辰老板,在剧院把场,结果儿子在演出中出了状况,他觉得辜负了全场2500名观众,立即抓起“宝瓜亮银锤”,朝自己的左大拇指砸了下去。这个揽下并承担责任的一幕,谁读了都会惊诧,都会动容。这老板的自我揽责丝毫不亚于银幕里哪吒父母李靖和殷夫人严以责己培育哪吒成为英雄的吧。
读着想着,怎么觉得八臂的哪吒与闹海的魔童哪吒那么相似呢?这群学戏的孩子大都来自贫寒的家庭,在戏班练功学戏,吃尽了千辛万苦,不服输不认命,最终站上了舞台,演出了《穆柯寨》《金钱豹》《雁门关》《孔雀东南飞》《捉放曹》……一出出令台下叫好的大戏,完成了自我定义的蜕变,这不就是电影里的哪吒喊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吗?《八臂哪吒》与《哪吒之魔童闹海》都启示了观众要接纳真实的自己,不向命运屈服!
《哪吒之魔童闹海》突破了动画片的惯有窠臼,予以它新的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更可喜的是它汲取了光大了中国神话里的精髓,赋予了动画全新的意义。而童书《八臂哪吒》另辟蹊径,用精彩的故事向孩子们打开了京剧之门,欣赏之门,普及了京剧知识,为享誉世界的东方瑰宝京剧培育了新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