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当“吃谷”有了年龄红线 “一亿人看过的美国家庭”现身上海
第3版:要闻 2025-03-27

当“吃谷”有了年龄红线

解敏

近日,上海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发布《黄浦区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务经营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其中,一条“禁止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二次元商品和服务”的条款引发讨论。有网友担忧执行起来有难度,有网友提议将“禁售”年龄再提高一些,同时也有声音质疑,严格的年龄限制是否会抑制行业活力?

我国《民法典》明确划分民事责任年龄,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买卖、订制等民事行为理应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8岁以下禁售”条款,其本质是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底线守护。二次元商品又被称为“谷子(goods)”,虽以“萌系”“治愈”为主,但部分IP衍生品可能隐含暴力、恐怖、色情元素,同时还存在通过抽卡机制诱导非理性消费的行为。此前,曾有儿童用家长手机大额充值购买盲盒,这种不理智的“吃谷”行为也引发极大关注。

8周岁以下儿童处于认知发展关键期,价值观和审美意识尚未健全,难以有效识别和抵御有害信息,“禁售”从源头上隔离了不适宜内容。《指引》要求经营者向8岁以上未成年人销售时需取得监护人同意,这一规定并非简单限制,而是将家庭责任与企业义务明确化——商家需在商品设计、销售环节主动过滤风险,家长则需加强对孩子的监管。

年龄红线看似枷锁,实则是新兴业态从极速增长走向有序繁荣的必然选择。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规模已达1689亿元,年增长率超40%。上海作为国内二次元经济的主阵地,黄浦区更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吸引无数国内外爱好者“打卡”消费。仅以新世界城为例,二次元商业面积占比达15%,年销售额超亿元。然而,繁荣背后也暗藏隐忧:预售商品延迟发货、虚假宣传、未成年人冲动消费……当市场规模突破千亿、消费群体日益低龄化时,如何既培育、支持好新兴消费,又维护好消费者权益,成为行业发展的一道考题。

《指引》的出台,正是试图在热度与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值得注意的是,如若将视线从年龄限制移开,会发现《指引》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重塑消费信任。除年龄限制外,针对预售乱象,《指引》要求商家明确标注发货时间、商品参数,并鼓励开发物流追踪系统。对快闪活动的规范,明确了经营者与场地方的连带责任,避免“活动结束,商家跑路”的尴尬。这些细节看似细碎,实则是将二次元消费从“圈内潜规则”推向“大众标准化”的关键。明确的规则让销售商在引入品牌时更有底气,尽可能避免以往因供应商资质模糊导致的经营风险。

上海此次探索,尝试为全国二次元经济发展提供新样本,但同时也需警惕,二次元文化具有亚文化属性,过度干预确实可能削弱其独特性。例如,“不良内容”的界定标准尚需明确,动漫角色的战斗场景是否属于暴力?这需要监管部门与行业共同动态评估,简单依赖年龄标签,恐怕只是第一步。

小小“谷子”不仅是商品,更是无数年轻人情感投射的载体。一座城市既要包容亚文化的蓬勃生长,又开始尝试以规则守护其健康发展,此次的《指引》或许只是开始,但其传递的信号清晰:新兴经济的生命力,终将根植于规范与创新的共生土壤之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