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郜阳)记者从上海市东方医院获悉,疼痛科廖丽君主任团队近日完成上海首例“大腿内侧-鞘内吗啡泵植入术”,为一位腹腔巨大肿瘤患者解决了癌痛问题,打破癌痛“紧箍咒”。该手术突破传统局限,针对腹腔肿瘤巨大、腹部皮肤张力极高而无法在腹壁植入泵体的患者,开辟了全新治疗路径,有望惠及更多癌痛患者。
来自上海的黄阿姨罹患腹腔黏液性恶性肿瘤,近期腹部疼痛难忍,口服大量吗啡类药物后,仍是止不住地疼,并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痛苦万分。家属见状立即将其送医。廖丽君为患者详细评估了病情,考虑为黄阿姨植入鞘内吗啡泵,以帮助她减轻癌痛的痛苦。
然而,传统的鞘内吗啡泵都植入在患者的腹壁皮下,但由于黄阿姨腹腔肿瘤巨大,宛如8个月的孕妇,泵体无法植入。廖丽君主任团队查找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后发现:当腹部不满足泵体植入条件时,大腿内侧可以作为安全的替代位置植入——这为团队提供了新的手术思路和手术路径。不过,创新性手术面临诸多挑战。“大腿皮肤相对紧实,过于靠内侧会影响内收肌收缩活动,同时大腿内侧血管神经分布较丰富,还要避免损伤较大的血管神经。”廖丽君解释,“患者背后的穿刺点及切口,与大腿内侧的切口无法在同一体位下完成,手术中反复更换体位消毒铺巾无疑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经过反复讨论,廖丽君主任团队为患者设置了独特的方案,决定采用超声引导下精准的神经根阻滞的麻醉方式为患者实施麻醉,使患者全程清醒但感觉不到任何疼痛,最大程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感染。经过3小时奋战,团队完成这一例泵体置于大腿的鞘内泵植入术。
术后第一天,黄阿姨感觉身体有了明显好转,腹部的剧烈疼痛消失。“此前患者服用大量阿片类药物来止痛,不可避免会出现药物耐受,随着镇痛需求的药量增大,副作用会越来越大。”廖丽君介绍,“相对于术前每日口服60毫克吗啡仍无法控制疼痛,在经过鞘内吗啡泵植入术治疗后,患者每日鞘内药物用量仅需0.2毫克便可控制好疼痛,并且避免了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等副作用。”
记者了解到,鞘内泵植入术作为疼痛科医生最终极的镇痛方案,其药效相当于口服用药的300—1000倍,在大大降低药量的同时,更靠近靶点,给药镇痛效果也更好;同时,在用药管理方面,泵体可全自动给药,医生亦可远程监督用药,这样能在控制好患者背景痛的同时,更好地控制其爆发痛或活动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两年医保政策的支持,其长期使用的费用甚至低于口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