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时45分,虹口实验学校六(8)班教室门口的保温箱准时开启,蛋挞的甜香与白菜猪肉蒸饺的热气交织,弥漫到教室里。“好香!”“饿了!”学生们兴奋不已。学生褚子妍咬了一口蛋挞,笑着对记者说:“现在每天最期待这个‘加油时刻’!”
在这所虹口区规模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里,2277名中小学生正在体验一场由“健康下午茶”引发的饮食变革。各类现制点心变着花样出现,通过专业营养配比,精准填补学生午餐至晚餐间6个多小时的能量缺口,也解决了家长们“孩子放学总要吃零食”的困扰。这一改变,既源自学校听取了家长理事会的建议,还藏着学校“体质健康副校长”的专业布局。
助力戒断“放学零食”
“孩子中午11点多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6点多才能吃上晚饭,中间总嚷着饿。但是放学吃了零食,晚饭又不好好吃。”家长陈树道的困扰并非个例。该校家长理事会调研也显示,不少学生曾提出午餐到晚餐期间肚子会饿,因此,放学时会要求家长带零食,或者饥不择食在校外购买烤肠、辣条等高盐高脂零食。但自从学校推出了“下午茶计划”,“到家再也不喊饿了,安心等着吃晚饭。”陈树道说,孩子不仅少吃了高盐高脂零食,连晚餐挑食情况也有了改善。
虹口实验学校一项数据显示,学生肥胖率较高,这让校长孙光政颇为担忧。校长家长理事会则多次反映“孩子下午放学饿得慌”。这个学期,在国家“体重管理年”的政策背景下,学校联合供餐企业启动“健康下午茶”计划。孙光政说,与其让孩子饿着肚子放学后买垃圾食品,不如由专业人士来健康把关,让下午茶为他们能量续航。
定制个人健康计划
在孙光政展示的本周“下午茶”菜谱上,记者看到餐点品种很是丰富,有蛋糕、白菜猪肉蒸饺、南瓜蜂糕、烧卖、包子、蛋挞等。“一周都是不重样的。”八(5)班刘畅说:“原本到了第四节课,肚子就开始咕咕叫,现在吃了下午茶,上课精力更集中了,学习起来也更带劲。”
支撑这一改变的,除了学校对“6小时能量缺口”的思考,还得益于该校首创的“体质健康副校长”制度。不久前,仁济医院医生万慧敏正式受聘为学校体质健康副校长,她以专家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和学校一起重塑校园健康管理体系。孙光政说:“学校在体质健康方面缺乏系统性与专业知识,本次聘任体质健康副校长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短板,更好地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管理。未来,虹口实验将借助体质健康副校长的专业知识,搭建学生体质健康体系,使学校体质健康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
万慧敏说,下午茶只是健康管理体系的“第一块拼图”,“我的主要工作,一是做好健康科普宣传;二是帮助学校设计体质运动项目和活动内容,包括学校运动会和体育课等;三是对学校餐食的营养均衡提出建议意见。”
据了解,下一步,该校将逐步通过建立学生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计划、定制合适膳食、调理改善身体机能、防止网络沉迷等措施,促进孩子的体质健康。本报记者 马丹 特约通讯员 龙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