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节省了四分之三“陪同成本” 无人零售车亮相元荡湖景区 全自主可控国产高端PET/CT推广应用项目在沪启动 以“创新”为笔  以“合作”为墨
第8版:综合新闻 2025-03-28

以“创新”为笔 以“合作”为墨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

当碧桃吐蕊、玉兰含芳的北京春日盛景与全球顶尖科技智慧相遇,一场关乎人类未来的思想碰撞在春意中激荡。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以“创新”为笔,以“合作”为墨,绘就全球科技交流的恢宏画卷。本届论坛首次将会期提前至3月,为期五天的议程中,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畅春厅”,共探科技前沿,共谋发展新篇。

前沿引领

锚定新质生产力风向标

步入论坛现场,科技感扑面而来:裸眼3D与AIGC技术交织出奇幻空间,文生视频技术让暖场片跃动AI原创灵魂;首次应用的无感通行系统覆盖从入场到落座的全流程,元宇宙会场构筑虚实交融的平行世界;15家企业的近百台人形机器人组成的“科技军团”,以灵巧身姿演绎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

在“人工智能主题日”中,2场核心论坛与5场专场论坛和N场特色活动,深度解析AI大模型、具身智能、通用人工智能等议题。其中外籍嘉宾占半数,包括20余名图灵奖、菲尔茨奖得主和国内外院士。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瞭望塔”,本届论坛以前沿性为底色,聚焦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紧扣“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命题。18场平行论坛中,29位国际组织与机构负责人登台发声,74个国家和地区的1298个境外项目同台竞技,34个国家的科技成果首发首秀,共同勾勒出全球科技创新的立体图景。

正如论坛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这场科技盛宴既是智慧的熔炉,更是合作的桥梁。

科技温度

人才与创新同频共振

科技发展之根在于人,论坛特别为相关科技人员群体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交流平台、创造合作机会。面向青年才俊的AI for Science青年论坛、助力留学生创新创业的专场对话、关注女性科研力量的创新论坛,编织出一张覆盖各维度的人才网络。

与此同时,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更显温情——AI同传系统以演讲者原声实时翻译,打破语言藩篱。人形机器人化身智能助手,穿梭于迎宾、主持、表演场景,让“未来已来”的预言照进现实。

开幕式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成为焦点。从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之谜,到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问世,从异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到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十大成果横跨数理天文、生命医学等领域。复旦大学副校长马余刚院士感叹:“基础研究不仅是探索自然规律的钥匙,更是造福人类的基石,这与论坛‘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的主题非常契合。”

向新图景

北京答卷展现中国实力

同步焕新的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以“新质生产力看北京”为主题,铺陈出一幅未来产业蓝图。490余项展品中,“天工”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现仿生智慧,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诠释航天雄心,“北脑”智能脑机系统探索人机共生边界。五大展区、20个前沿集群的密集呈现,恰如北京向世界递交的答卷: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星辰大海进发。

作为平行论坛之一,2025中国科幻大会于3月28日至31日在首钢园举办。在28日上午举行的2025中国科幻大会开幕式上,虚拟现实XR、裸眼3D、沉浸式空间投影等技术,结合高清晰度渲染影像,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创新无限的独特体验。双足仿生机器人“幻幻”也与现实主持人开展了一场妙趣横生的AI互动。2025北京科幻之夜暨科幻星球盛典也将推出全球领先的优秀科幻创意和技术成果。

驻京记者 赵玥(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