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开工 推动农业新赛道起势成势 整合平台打造企业出海“总门户” 融合发展构建黄金珠宝产业新格局 先行先试打造跨境医疗创新试验田
第2版:要闻 2025-04-01
临港新片区推进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建设

先行先试打造跨境医疗创新试验田

昨天,《临港新片区发展跨境医疗 推进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发布。临港新片区将积极争取跨境医疗创新突破举措的先行先试,打造跨境医疗创新的试验田。

《实施方案》从“推动高水平医疗服务资源集聚”“促进跨境医疗服务要素便捷流动”以及“提升医疗服务国际化水平”三个维度提出了十二项任务。

到2025年,组建临港新片区跨境医疗服务中心和药械进出口服务中心,畅通患者跨境医疗和药械进出口路径,形成国际宣介、转诊等完整跨境医疗服务流程,营造临港国际医疗学术氛围,以典型案例引路实现跨境医疗制度创新和“临港案例”突破。

到2030年,医疗资源跨境流动更加便利,集聚一批高水平国际医疗服务资源,形成聚焦复杂手术、疑难杂症等的严肃医疗资源组团,聚焦医疗美容、高端体检等的消费医疗资源组团,以及聚焦基因技术、细胞治疗等的前沿医疗资源组团,构建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国际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临港新片区医疗服务水平“提上去”,服务国际医疗旅游、康养旅游“留下来”。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发展处处长冀晓红表示,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医疗,有着多方面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可以为开展跨境医疗服务贸易和药品器械贸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二是新片区入境快捷便利的制度优势,经新片区白名单内机构邀请的客户,可以使用电子口岸签证,实现全程网上办理,无需纸质材料,免交护照原件。

目前,新片区已经集聚了上海市六院临港院区、浦东医院临港院区等一批高质量医疗资源。同时,临港还背靠上海的医疗资源、更具性价比的医疗服务,既有一批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重点专科,也有13家国际医疗旅游试点经验。

作为制度创新的重要领域,新片区在医疗方面已经针对数字医疗场景创新、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结算、前沿医疗技术研究、沪港医疗数据跨境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而新片区丰富的产业协同、文旅IP,也为其提供“医疗+”业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昕表示,目前跨境医疗、涉外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去年六院商保病人6000多个,比2019年疫情前增长了190%。六院临港院区已划出了3300平方米专门用于高端、特需、跨境医疗,并将于今年8、9月份投入使用。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济宇表示,浦东医院临港院区将于年底竣工,在基础诊疗之外,还承担跨境医疗任务。

当天,临港新片区跨境医疗服务中心与临港新片区药械进出口服务中心揭牌。临港新片区药械进出口服务中心设立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旨在推动打造公益性“一站通”服务,助力医药大健康进出口企业打通经营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2025首批跨境医疗签约项目也同步落地,涉及中医、口腔、心理等一批医疗服务机构和医院、医疗保险和医学教育等多领域跨境医疗合作。其中,蓝湾研究型医院项目、曙光医院滴水湖中医国际诊疗中心项目、玄合医疗健康管理中心项目、心理健康诊疗康复中心项目、口腔医院项目等5个医疗机构合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临港新片区前沿医疗、严肃医疗、消费医疗三个资源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记者 杨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