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意碰上江南山野,一场关于古村复兴的叙事正在万年石浪下徐徐铺展。百年古村东澄的巷陌间,一家家风格迥异的小店悄然生长。“这两天天气晴好,岭南覆卮山景区千年梯田泛起金色涟漪,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次。”负责景区交通总调度的岭南乡党委副书记金杭杰介绍。
从“光棍村”到“打卡地”
东澄村处在绍兴上虞区岭南乡覆卮山,位于上虞、嵊州、余姚交界处,主峰海拔861.3米。“早些年没有上山道路,被戏称为‘上虞的帕米尔高原’。那时,村民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只剩下60多户,一度被称为‘光棍村’。”岭南乡党委书记朱嗣杰介绍。覆卮山虽有千年梯田、万年石浪、百年古村,但没有路,更没有产业。如何“借景生财”?乡、村两级干部一直在找新出路。
“原来我们卖的是风景,现在卖的是场景。”朱嗣杰说,以往,岭南的热闹只属于春天,花季一过,游人也没了。要把游客留下,就一定要打造一年四季的业态。于是,村里的小水池变成了许愿池,原先废弃的山石变成了迷你石浪,无人问津的小山坡摇身变成了瀑布,还有能“出片”的祈福墙、弹幕墙,能上房揭瓦的屋顶……如今,这块曾困扰于未来究竟如何发展的土地,在四季流转的场景中找到了答案。
新场景确实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在覆卮山景区平台,五谷杂粮的晒秋是热门打卡地,正对着的是一家叫“从前”的咖啡店,双休日顾客盈门。屋内,主理人陈嘉瑜用咖啡拉花针在奶泡上勾出花朵的轮廓。“岭南变化很大,太美了。”从江苏过来的俞女士表示,自己之前也来过岭南,但没想到两年没来变化那么大。以前只有油菜花,今天逛了古村,吃了梯田小火锅,拍了覆卮山春景照,非常开心。
今年,岭南打造了东澄古村一号街,里面有很多年轻人喜欢的店铺。“东澄古村一号街”的首家店铺——“村口包子铺”展现在眼前,竹制蒸笼摞成三米高的“云雾塔”,热气裹着肉香漫过整条山道。“我们设置的场景,由龙山村进行包子制作与售卖,现蒸现卖的农家风味,不仅为景区增添烟火气,更带动了村集体增收。”负责人说,包子铺三天就卖出了1500盒包子。
从“一季火”到“四季红”
“上山前先来一杯‘超开心’吧!”沿着村道前往石浪,沿途走过黄灿灿的千年梯田油菜花海,天然的崖壁瀑布映入眼帘,崖壁对面“冰川下”咖啡馆的斧头门把手别出心裁。主理人周子意调试着虹吸壶,为登山客演示自创咖啡手冲法。身后的装备墙陈列着登山杖、登山头盔、手持小矿灯等装备。当特调咖啡撞上万年石浪,山间腾起的新潮雾气正重塑着户外美学的定义,丰富了覆卮山景区的业态布局。
“我们围绕文创集聚区建设,尝试新业态、拓展新模式,展现景区建设的四季变化成效。”朱嗣杰说。一家家小店,归根结底是想以“长三角最多元户外游线”IP引流更多青年客群走进岭南,集聚人气,让慕名而来的人在诗意与美景交融中感受覆卮山景区的独特韵味。同时,组织各村在景区打造消费打卡新业态,将山区土特产巧妙融入文旅小场景中售卖,既为游客提供沉浸感满满的体验,又实现农产品增值,成功探索出共富新路径。
“不到20元就可以吃遍整座山头!”覆卮山共富大集“点绿成金”,油炸花花、梯田咖蛋、龙溪烧饼……虞南三乡三镇、虞创联盟等以农产品解锁乡村的质朴与温暖。上虞区两新协会党支部书记阮兴祥通过区慈善总会定向捐赠70万元共富基金,用于扶持乡村振兴共富项目,让更多山货有了“出山”的机会。
今年覆卮山景区已接待游客突破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000余万元。从“卖风景”到“卖场景”,从“季节限定”到“四季长红”,这场乡村振兴与千年山野的“双向奔赴”,正书写着文旅共富新范式。
本报记者 唐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