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正在酝酿多重反制应对美国“对等关税”。据新华社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如果与美国的关税谈判失败,欧盟可能对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征税。
另一方面,欧盟正加紧努力与其他地区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不少欧盟官员认为,欧盟与美国的关系永远不会回到过去。冯德莱恩也表示,欧盟将进一步转向亚洲。
欧美之间裂痕加大
欧盟首席谈判代表、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欧盟委员谢夫乔维奇将前往华盛顿,游说美国降低对价值3800亿欧元的欧盟出口产品征收的关税。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表示,此次访美目标是努力实现“双赢”。但如果谈判失败,欧盟也将进行报复。冯德莱恩称,如果未能与美国达成解决方案,欧盟可能对数字广告收入征税,这将直接影响到美国科技巨头。
与此同时,欧盟将目光投向亚洲。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政治研究室主任贺之杲观察到,一段时间以来欧盟与亚洲多国接触频繁,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定印太战略加紧布局亚太,亚洲地区在欧盟对外战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将进一步转向亚洲,并将探索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加强合作。
欧盟进一步转向亚洲有如下几点考虑:一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欧美关系出现变化,欧盟不得不转向更多地区寻求合作伙伴。二是亚洲经济发展增速快,经济规模比重上升明显,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的欧盟对亚太地区经济依存度有所上升,希望通过跟亚洲的经贸合作来实现自己的全球影响力和相关利益。
欧亚互动有望升温
目前来看,欧盟采取的是“两面下注”的做法,或者说是“软制衡”策略。
“一方面,派官员赴美游说,是欧盟‘被动’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对欧美经贸关系冲击的方式。”贺之杲说,“另一方面,欧盟要扩展自己的贸易伙伴网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展现出‘主动求变’的态度。”若欧盟进一步转向亚洲,欧亚地区间互动以及地区一体化进程有望升温。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举行一季度有关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会上介绍,中国和欧盟互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建交初期的24亿美元到现在的780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中国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4%,相当于每分钟都有超过1000万元贸易往来。
分析人士认为,中欧应密切沟通、携手合作,共同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才能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本报记者 王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