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一能)昨天,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参加“2025民生访谈”,就养老服务、老龄事业、银发产业等话题回应公众关切。
织密社区食堂网络
据介绍,截至2024年底,上海共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29家,每个街镇基本实现设置2—3家,社区长者食堂总量已经达到405家,已经提前完成“十四五”400家的目标。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5年任务目标为2.5万户,到去年底上海已经完成超过了3.4万户,基本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此外,到今年底,上海养老床位将达到17.8万张,目前已经完成17.58万张,而专门用作认知障碍照护的养老床位也已达到1.5万张。
据介绍,今年上海将继续加大医养结合的力度,鼓励100张床位以上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能够尽可能内设医疗机构,解决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配药问题。对于不具备条件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单位,民政部门也将和卫健部门一起推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关系,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上门提供服务。
在智慧养老院发展领域,将主要打造入住管理、出入院管理、餐饮管理、健康管理、日常专业照护、安全防护等智慧体系。目前上海已经建成了70多家智慧养老院,到今年底全市将率先打造100家智慧养老院。
未来,上海还将进一步织密社区长者食堂网络,力争让老年人可以在居家附近15分钟步行范围内找到社区长者食堂。在崇明、金山等远郊地区,除了推出社区长者食堂之外,还将鼓励在村组层面设立老年助餐点,由社区长者食堂作为中央配送送到社区助餐点。
试点助医陪诊服务
今年,市民政局会同市卫健委制定下发了“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已在杨浦、松江等9个区启动试点。目前已完成陪诊人员的动员招募,正有序开展陪诊师培训和考核工作。之后,各试点区将根据培训考核情况,陆续向社会发布具备常态化专业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名单。
由于眼下陪诊师暂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序列中,国家层面也暂未出台养老服务陪诊师的相关培训标准或开展职业化培训,因此,本次陪诊试点主要是聚焦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相关培训和服务,培训对象面向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这是因为老年人助医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在这些机构进行试点,有助于提高试点成效。后续也将结合有关区试点推进情况,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研究社会人员参与培训的相关工作。
市民政部门将通过半年左右的试点,不断总结各区模式,包括人员培训、服务标准、价格确定以及政府怎么对困难老人进行补贴,形成一套制度后,再进一步推广。一方面回应社会需求,同时也对这项工作予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