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解敏)截至2024年底,普陀全区共有企业6万余户,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0%,贡献区级税收70%,民营经济已成为普陀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是记者昨天从普陀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获悉的。
今年2月,普陀区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8.0版方案,从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办事便利性、提升监管检查质效、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营商氛围5方面提出88条举措,持续深化普陀特色营商环境建设。同时还发布了“服务企业PLUS”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为企服务、提升企业感受度,完善招商和服务一体化推进机制。
为构建公平公正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普陀区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非禁即入”原则落地,保障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针对企业反映的“检查多”的问题,通过优化“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应用远程监管、无感监测等“非现场”方式,实现“无事不扰”的智慧化监管。
面对“执法重”的问题,创新推出数字版企业“健康体检报告”,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即可获取风险预警、政策指导和发展建议,实现经营问题的精准诊断。在执法层面建立包容审慎机制,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实施“首违免罚”,去年免罚金额达700余万元。并为已纠正失信行为的企业开辟信用修复通道,既坚守监管底线又为企业留足合规发展空间,通过“服务+监管”护航企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