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日活动现场,市民与成兴华医生通过AR眼镜在模拟手术室中共同查看一个手术案例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本报讯(记者 左妍)随着CT筛查的普及,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大幅提高,肺结节定位技术成为早期肺癌精准切除手术的必要环节且关键性技术。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成兴华,从临床热点和患者痛点入手,研发出“沉浸式数字化智能肺癌介入导航器”,可让患者在无痛情况下实现精准肺结节定位。
成兴华介绍,目前,临床大量依赖基于CT辅助的“经皮肺结节穿刺”技术,作为肺结节手术的定位方式。这项技术高度依赖影像设备,需要反复CT扫描,患者不得不在意识清醒下进行穿刺,全程疼痛,还要承受额外辐射,更可能增加患者定位后等待手术时的风险。
2017年底,成兴华带领团队,经过反复思考、理论研究,最终确定“混合现实联合数字孪生技术”的解决方法。他带领团队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明确了技术研发方案,申请了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支持,完成“原型机”的研发,“沉浸式数字化智能肺癌介入导航器”破冰而出。该项技术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