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共享烟囱”破题油烟扰民 消防微改造筑安全防线 “金点子”点亮街区“童悦空间” 打造“双减”课后服务新模式 让“无人驾驶车”驶上“法治路”
第7版:上海人民建议征集专刊 2025-04-17
“第二课堂”如何助力成长

打造“双减”课后服务新模式

小朋友参观蘑菇云创客空间

“同学们,今天的课后活动开始啦!”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张江镇各小学的课后服务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从校内丰富多彩的兴趣课到校外实践基地的探索之旅,课后服务已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第二课堂”。这一系列课后服务的背后,源自一位热心家长的“金点子”。

“‘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们的课余时间更多了,但课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非学科类课程资源匮乏,教师服务质量也有待提升。”张江镇居民李女士在参与社区活动时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她所在的社区周边学校,课后服务虽然有所开展,但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孩子们的选择有限,部分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精力投入不足,影响了服务质量。为此,她向张江镇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提出了优化课后服务的建议。

对此,张江镇联合社区、学校和相关企业,共同探讨如何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体系。一是打造“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立足科学城建设,将集成电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质资源转化为课后服务的“第二课堂”,首发103项“双减”科普课程及62个“双减”实践基地,涵盖科研院所实验室、科技馆、企业特色空间等,为学生提供了可看、可玩、可感知、可体验的全年龄段活动场所。二是打造优秀课后老师团队,引入高校教师、社会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团队等多元主体参与课后服务,同时授予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单位的优秀从业者“双减”特聘导师证书,挖掘优秀课后服务老师。三是打造实践基地“双重”菜单。运用区域资源禀赋和教育资源丰富等特点,携手区域内单位,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别化需求调查,制定课程和实践基地“双重”菜单供学校自主“点单”,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课后学习需求。

如今,张江镇的课后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孩子们可以在课后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课程,还能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地学习和体验。课后服务教师队伍也更加专业,特聘导师们带来了行业前沿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课后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们在课后服务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兴趣爱好,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张江镇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将继续从群众中听取建议,让课后服务的一件件‘关键小事’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幸福大事。”

本报记者 季晟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