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四海
乖乖,不得了,AI真的来了。来势汹汹、不可一世!其实,AI,不就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英语缩写么,意思是:人工智能。既然是缩写,AI必须读两个音节——“A”“I”,不可读成一个双元音。否则,可就成“爱”了么。
AI,不能读作“爱”,可否当作“爱”?这话有意思!
AI的过去,真的可爱。二三十年前,谈不上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会洗衣洗碗、会烧饭扫地,真实可见。躲在煤气灶下的洗碗机,稀里哗啦地把有油渍的碗碟冲刷得清清爽爽;扁圆的吸尘器,匍匐在地板上,把犄角旮旯的头发灰尘吸除得干干净净。不管洗碗机里多么翻江倒海,还是吸尘器内是否风云变幻,它干它的活,我做我的事,人机相处,各自风流,“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今日的AI,作为人类科学进步的象征,带着划时代的光芒,来到我们眼前。一时让人目眩神迷、不知就里。机器人,从一个了无生机的机械物,秒变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人机同处,界限模糊、真假难辨。
“AI保姆”,毫不含糊地来了。洗衣洗碗、烧饭扫地,自不待言。还会照顾老人病人,定时定量喂饭喂药、血压监测人身监护,无微不至。加之任劳任怨、终年无休,堪称“人类救星”“爱的化身”。明知“AI保姆”不是真人,只要真心对老人好,假又何妨!话虽如此,你真的放心老人与“AI保姆”同处一室?你不担心,“AI保姆”不会胡来?
AI新闻、AI律师、AI医生、AI教师、AI作家、AI驾驶……扑面而来。凡是人会干的活儿,AI几乎全会。数据大、记忆强,精确而高效、省时又省力。人,真的不如AI?这要命的人工智能,不会真的要人的命吧。
小时候,特别欣赏和崇拜那些把原本属于一地鸡毛一塌糊涂的日子,打理得有情有调、烟火气十足又活色生香的人。家父,算是一位。会教书育人会买菜烹饪,会挑扁担会喂猪放羊,会拉二胡吹笛子,还会打金针治病救人……一身正气和才气,满眼慈悲和坚毅。那时没有人工智能,全凭有血有肉的手工技能,照样打造出一片欢天喜地。
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关心父母起早摸黑做饭、早出晚归赚钱的艰辛?过去,要游泳,被哥哥姐姐往水里一扔,呛两口水就会了。现在呢?快乐,源于泪水、来自吃苦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早已被人工智能颠覆。手机,取代手工。一部手机,全部人生。
过去,一个人拼命努力为了一家子。现在,一个AI,影响全世界。这AI,到底是真是假?人讲假话,已深恶痛绝,AI也假,情何以堪;说真话,对不起,听惯了假话,反遭质疑。人间贵在真善美!唯有真,才善美。不真,亦善美?
高新科技,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准、延长了人的寿命。但遗憾的是,千百年来,人间真善美的爱力并未提高。甚至,适得其反。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划时代的AI,像是把我们划回到红楼梦的大观园里、又像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把人间真善美闹腾得真假难辨、善恶不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安全、社交与爱、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认为每一层次的升级,都是爱的升华。AI,真能满足人的需求?
不知“AI保姆”会不会抛媚眼、送秋波,但听说会示爱、会做爱,也能与人建立情感、满足人的需求。但是,AI满足的,只是人的欲,并非人的爱。借用著名诗人艾青有关酒与聪明和愚蠢的名言造句:AI,会让聪明的人更聪明,会让愚蠢的人更愚蠢。
人,贵有静气,每临大事看静气——AI,没有。人,有血有肉、有灵魂与灵感——AI,也没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弦外之音、言下之意——AI,是不可能感同身受、心领神会的。
AI诈骗、AI作弊、AI武器……如果AI与人类作对,挑起事端或发动战争,人类社会将万劫不复。AI紧箍咒,握在谁手?
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你家的“AI保姆”——不会喂你过量的安眠药?不会在春梦正酣时“啪”地扇你一巴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没血没肉的AI,帮忙可以,但不能取代人。否则,人类太可悲了。
爱与AI——没有了爱,却有AI,有意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