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念琪
家里卫生间有抽水马桶而无浴缸的,上海人叫“小卫生”;马桶和浴缸齐全称“大卫生”,或叫“大小卫生”。茂名南路163弄的房子有“大卫生”,马桶是抽水马桶,浴缸是生铁铸的四脚浴缸。虽有“大卫生”,但绝大多数是几家合用,163弄从1号到11号,其中只有2号王家是独用的。
虽每个号头一至三楼每层有“大卫生”,但从原一家住独用变多户合用多有不便,有的“大卫生”有门三扇,用时关门忘插一扇门插销就会尴尬。还有尴尬的是,一栋楼本来只有一个厨房间在底楼,现在二、三楼卫生间加煤气灶,最多三个,成合用的“大卫生”+厨房间。浴缸和马桶用木板围起装门,这木板也只围了中间一段,上不接天花板下不连地。最尴尬不是汏浴与炒菜同行,而是内急如厕与炒菜相伴。这尴尬如弄堂里顺口溜所唱:“阿毛啦娘,不识相。撒尿咚咚响,撤污放炮仗。隔壁王伯伯,以为来打仗。拿起冲锋枪,朝里打三枪。”
抽水马桶和浴缸都是舶来品,一百多年来,在上海从高端住宅配套到走向大众,由少数人享用到进入千家万户;不仅是生活标配,也成为都市现代化的重要指数之一。1853年(清咸丰三年),沪上首次大规模兴建砖木结构立帖式的石库门住宅,人称“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没“大小卫生”。到20世纪10年代末的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出现,才有部分配了“小卫生”。到20世纪20年代,又称“连接式小花园洋房”的新式里弄住宅出现,卫生间装了抽水马桶、浴缸及面盆。茂名南路165至171弄为两层新式里弄住宅,底层“小卫生”,2楼“大卫生”,而163弄是建里弄内的独立式花园里弄住宅,每层设有“大卫生”。
住3号时,抽水马桶牌子VICTORY,不是进口的,而是唐山货。国内抽水马桶生产厂家分南北两爿,南爿佛山为代表,北爿唐山领衔。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场仍是北爿产的抽水马桶出风头。
当年虽有“大卫生”,却不能充分享受浴缸的舒适。像两手被绑的饿煞鬼,头颈下吊着喷香大饼,闻得到吃不着。主要有三窘所致:一是几家合用,浴缸难以清洁更难保清洁。二没管道热水。三无取暖设备。“大卫生”使用率最高在夏天,春秋在体感不觉冷时能用,洗澡起码要带两热水瓶热水,还有盆和坐的小凳。冬天洗澡,要去公共澡堂这个大得一天世界的“大卫生”。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不知哪位好心人发明了悬挂蚊帐式浴罩。在浴罩里洗澡,温度全靠盆内热水。洗的速度要快,要抢在热水变凉前头。洗澡时,常会碰到浴罩,洗得不爽。那时,每逢有太阳且气温高的日子,弄堂里挂出三三两两的浴罩,像一只只彩色降落伞,有的还“滴滴答答”。但人清爽了,心情也就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