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副主任 朱逸凡
命运的轨迹始于抉择,前行的征程赖于耕耘,二者交织方见璀璨人生。高中,是重要人生阶段之一。学生、老师、家长三位一体,三年相伴,深知志愿填报是高考并肩作战的最后一役。从一线教师角度,我基于实战,结合经验,和2025届学生与家长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分享。
上海志愿填报规则的基本逻辑
■ 批次优先原则 上海志愿采用“分段填报、分段录取”模式,每个批次独立进行。
■ 院校专业组核心 自2017年起,上海市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单位实施录取工作,持续依据党和国家的育人目标进行优化适配,确保招生录取工作与人才培养要求高度契合。
■ 平行志愿投档规则 本科普通批次24个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原则。
以四知为基精准笃定“冲稳保”
“四知”指的是“知分、知位、知线、知己”。
历经前期摸索参考与家庭决策会议精准定位,绘制“院校—分数—位次”对比表,整理对应院校专业组报考限制条件清单。志愿梯度搭建建议按“1∶7∶2”比例设“冲稳保”三档,其中“冲”选近年录取位次波动大、招生计划增加的院校专业组;“保”选录取线连续多年低于成绩的院校专业组。上海教育考试院开放模拟填报系统期间,充分进行模拟填报,熟悉流程、把控细节。
避坑指南与个性化建议
■ 警惕“大小年”陷阱 部分院校专业组因报考热度变化,录取分数线会出现“一年高、一年低”的波动。学生务必参考近3—5年数据,避免单纯依据上一年分数线填报。
■ 专业调剂双刃剑 谨慎选择“不服从调剂”,须承担由此带来的退档风险(退档后直接进入下一批次)。若学生对所选专业要求极高,不愿调剂,可选择将整个院校专业组舍弃,转而选相对而言更“稳”的另一所学校同专业院校专业组。若更看重院校,建议服从调剂,未来可通过辅修等途径择时择机调整专业方向。
过来人心声
>>>匹配本科后的规划
回顾来时路,在高考志愿填报之际,眼光放长远,让当下每一份努力都指向更适配自身发展的未来。重点之一在于提前做好大学毕业后的规划,若以考公、考编为方向,便有明确的专业限制;若以考研为方向,便更立足于学术,需明确自身志向,即便是排名较后的院校也值得选择;若以就业为方向,需斟酌权衡学校和专业的优先级,名校在就业市场有更高优势,而部分双非院校的特定专业在细化赛道上同样具有“性价比”。
华政附中2020届毕业生 李骏豪
>>>勇敢抉择不怕犯错
回看18岁的自己,面对如此复杂的志愿填报表,确实很难在自身的追求与父母的经验中做好平衡。但对于18岁的我们而言,能够勇敢作出抉择,并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有继续奋斗的勇气,就已足够了不起。放眼未来,人生的容错率远超乎你的想象!
人生如棋落子定局,选择为帆,努力作桨,方能破浪远航。希望大家审慎勇敢地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
华政附中2023届毕业生 李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