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早有蜜蜂飞上头 “微风”的潇洒 那一缕葱香 避塘:江南的水上长城 鲨鱼与鱼翅 不费力的日常
第15版:夜光杯 2025-07-01

鲨鱼与鱼翅

王坚忍

多年前,美国电影《大白鲨》在全球爆红,影片中一个海滨小镇的消夏浴场,因嗜血成性的大白鲨接连攻击吞噬游客,整个小镇笼罩在恐怖的阴云之下,惶惶不可终日。当地警长等人挺身而出,击毙了大白鲨——这部电影强化了公众对鲨鱼的恐惧,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太平洋沿海打着“为民除害”旗号,大肆猎捕大白鲨的风气。其实,渔民拼命地猎捕鲨鱼,与正义无关,大多数基于追逐和猎取鲨鱼的鱼鳍,即鱼翅,也是追逐和猎取利润,因为鱼翅是昂贵的。

当年我在东海渔船工作时,见识过的三种鲨鱼——猫鲨、双髻鲨、姥鲨。猫鲨属小型鲨鱼,身长60—70厘米,有猫一样的眼睛,白天藏于海底,夜晚出来觅食,身上有斑点的叫梅花鲨,它与其他种类鲨鱼一样,皆无鱼刺、软骨。双髻鲨也是小型的,头部像古代乌纱帽的帽翅向两边抻出,老船员叫它“梁山伯”,因越剧里的梁山伯也戴这样的帽子。有时候捕上来的雌双髻鱼,会当场分娩出手表大小的几条小双髻鱼,它们是卵胎生的,幼体不用哺育,脱离母体后能独立生长。这两种鲨鱼太小了,根本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姥鲨,我只见过一次。即将返航前,我船混捞上来一条身长5米多,巨口细牙的姥鲨,背部灰褐色,白肚皮,外表凶猛,但它却主食浮游生物、小鱼等。之所以称姥鲨,是由于性格像姥姥对小辈一样温顺,属于面相难看心肠善一类,没有攻击性。这条姥鲨估计有700公斤,根本无法与同时捕获的鱼虾一起下鱼舱,只好放在靠右舷的甲板上摆平。靠上海江浦路鱼市场卸鱼时,动用了吊车,取出的鱼肝装进大木桶,至少有60公斤,送到上海鱼品厂制作鱼肝油,鱼肉做鱼粉。大白鲨我没见过,但船长说他见过跃出海面的大白鲨,不攻击渔船。

如果把捕到的鲨鱼的肉、肝脏、鱼鳍都食用或制药或做饲料,物尽其用还说得过去。有统计说,100条鲨鱼中约有70条鲨鱼,是被渔民取走鱼翅后,再“放生”弃之入海的。一是鲨鱼太大,渔船装不下;二是鱼肉鱼肝价值与鱼翅相比,形同鸡肋。失去了鱼鳍,鲨鱼只会沉下海底,动弹不得慢慢死去。

吃过鱼翅的人都知道,它是一朵需要绿叶扶持的牡丹,须好配料和好高汤相佐,才能做出全鸡鱼翅、三丝鱼翅、蟹黄生翅等佳肴。如果单以盐水煮鱼翅,味道跟粉丝差不多。鱼翅越吃越少,价格越抬越高,鲨鱼成了濒危动物。许多国家出台保护鲨鱼的条例,中国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如今,我见过的三种鲨鱼,除猫鲨外,双髻鲨、姥鲨都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我没见过的、被渲染成“杀人狂魔”的大白鲨也在此列。为提升全球对鲨鱼保护的关注,7月14日被设立成“国际鲨鱼关注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