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秉辉
如何在美食与健康之间找到一个共同点,是营养学家们要做的功课。于是以蔬菜、水果、鱼类加上橄榄油为主体的“地中海饮食”享誉全球。而后又有了主张蛋和奶,蔬菜和水果,强调低盐的“得舒饮食”问世,能降血压,很值得高血压患者享用。晚近又有了“健脑饮食”的说法,据说如能严格执行可降低53%认知障碍的风险。
这个健脑饮食的主要内容有正负两方面:提倡食用的有蔬菜尤其是绿色蔬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坚果和浆果、全谷类食物、豆类、鱼和家禽、橄榄油等,而需要限制食用的是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油盐和糖。
这些内容看起来似曾相识,专家们也说这个健脑饮食脱胎于地中海饮食。此前也曾有专家提出过“护心饮食”的说法,看来也大同小异。其实这些“小异”也非是精准针对着大脑或心脏的,比如在健脑饮食中提到了浆果,其实这浆果是一个植物分类的概念,指由单子房发育成的果实,皮薄、肉厚、籽小而多,如草莓、蓝莓、猕猴桃、葡萄、番茄等,多含花青素,叶黄素、番茄红素等抗氧化物质,确乎有益健康,但并非专门有益大脑。当然,有益于全身健康的饮食亦必定有益于大脑的健康。
如今人工智能释疑解惑已经开始进入一部分人的生活之中,就有健脑要控制“碳水”的说法。在谈健脑问题时,却是应该强调大脑能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不适当的节食、禁食可能损害大脑。又如在健脑饮食中推荐了绿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卷心菜等,当然是对的,国人如今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不足,确实应该增加,但如果直接解释为这些蔬菜可以预防痴呆等就欠妥了。看来人工智能还需有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