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左起:钱福卿、钱砚堂、王松山、丁凤山、丁兆槐、黄海山、丁树山后排左起:丁宝山、吴大嘴、沈希圣、翁瑞午、周昆山、丁兆兴、丁鹏山
丁氏推拿第三代传承人丁季峰(右一)教授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手把手带教是有康医师(左一)
岳阳医院推拿科孙武权主任为患者推拿治疗
岳阳医院推拿科龚利主任为患者推拿治疗
推拿,人们并不陌生。这种治疗方法在生活中润物无声,但易学难精。小孩儿食积、腹痛,家长们即使不懂医学知识也会帮其按揉肚子;成年人肩膀酸痛、腰膝疼痛,也会自己轻轻敲按……这些,其实都属于推拿的大范畴。推拿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的特色疗法。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扁鹊按摩治疗尸厥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表现)的记载;魏晋时期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推拿治疗急性咽喉痛、急性腹痛、胃痛等;后世也有大量推拿治疗心痛、逆产、小儿惊厥等的记载……其中的很多方法也为现代医学所用。
当下,许多人认为推拿只能起辅助作用,几乎等同于养生保健。不过,包括丁氏推拿在内的多个在上海盛行的推拿流派,都证明了推拿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独立治病,且卓有成效。
手法
丁氏推拿的灵魂与传承
“丁氏推拿”创始人丁凤山是扬州西门人,自幼随父习武,后因伤幸遇李鉴臣以一指禅推拿治疗,病愈后拜李为师,尽得一指禅真传。
除跌打损伤外,丁凤山还擅治内妇杂病,尤其在用缠法治疗喉痹等咽喉部疾病方面,开创了推拿的先河。1912年,丁凤山迁居上海开诊,丁氏推拿逐渐凭着一双又一双传人的手在上海站稳脚跟。丁氏一派中,以丁树山一支成就较为辉煌。其子丁季峰于20世纪40年代,在一指禅推拿滚法的基础上创造了㨰法的操作手法,保持了一指禅推法的柔和性和持续性,又扩大了刺激面,应用范围涉及临床各科,丰富了丁氏推拿的流派体系,是推拿创新发展的代表人物。
20世纪50年代,以丁氏推拿为主要教学内容,上海开创了推拿现代教学体系,编写了国内最早的推拿学教材。1975年,第四代传人严隽陶参与组织编写出版了全国中医学院的推拿教材《推拿学》。在该教材中,首次将一百余种的推拿手法分成六大类,现已成为全国推拿手法的基本分类法。
近年来,丁氏推拿借助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的医、教、研平台在国内外广泛流传,确定了推拿学科研究的方向和核心技术,丁氏推拿发展驶上快车道。建立了严隽陶名中医工作室、曹仁发名中医工作室、金义成名中医工作室、沈国权名中医工作室、孙武权工匠工作室等团队,很好地秉持了“传承流派手法,创新特色技术”的文化。
经过百余年来的发展,丁氏推拿流派形成的学术观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向:一是在手法的操作应用上,提出“柔为贵,刚柔相济”的观点,认为柔和是维持手法良性刺激的基本前提;二是在手法的作用部位上,提出“点为主,点面结合”的观点,具体说来,点是穴位点和压痛点(经外奇穴),面是经筋和皮部,点面结合就是经脉和经筋的结合;三是在治疗方式上,提出“动为先,动静结合”的观点——一方面通过医者的运动促进患者的运动,另一方面,需要患者的主动运动,结合功法训练健身强体、促进疾病的尽快愈合。
精准
专病单元的质量与管理
过去,推拿手法的疾病谱非常宽泛,而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百姓就医需求不断变化,这对科室的医疗资源整合、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服务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更为针对性、有效性的专病专科应运而生。
在充分发挥丁氏推拿流派(包括一指禅推拿流派和㨰法推拿流派)、内功推拿流派以及脊柱微调手法特色的基础之上,采用全程评估、精巧手法相结合的中西医协同专病单元管理法。目前,岳阳医院推拿科共有脊柱病、小儿推拿、膝骨关节炎、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儿童青少年步态异常、肩痛、产后腰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等8大专病单元,分别设立了专病门诊,并根据专病建立了脊柱推拿、健康行走、小儿推拿、青少年脊柱侧弯、肩关节推拿等5个医疗团队。
脊柱推拿团队以优势病种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抓手,以“手到病除,质量为魂”的核心理念,将推拿特色手法治疗贯穿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全程管理,联合脊柱外科、超声科、麻醉疼痛科、放射科、治未病科、康复医学科、针灸科等,在不同时期应用适宜的中西医技术。
健康行走团队聚焦中老年好发病膝骨关节炎,扎根基层,从社区目标做起,以阶梯化治疗方案为轴,紧抓健康教育、运动治疗、物理治疗、行动辅助支持等,推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膝骨关节炎中医推拿服务包。
海派儿科推拿讲师团全力打造内容新颖、特色突出,以关爱守护儿童健康为核心目的的儿科推拿科普教育平台。小儿推拿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肌肉神经系统等疾病适用范围广,对小儿腹泻、咳嗽、消化不良等疗效显著。
青少年脊柱侧弯团队是去年刚成立的新星团队,由岳阳医院推拿科副主任严振领衔,以“护佑青少年脊柱健康,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宗旨,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使社会公众更好地认识青少年脊柱侧弯,做到早发现,早诊疗,使更多儿童受益。
肩关节病推拿团队秉承“术前评估、术中精准、术后康复”的三大治疗阶段原则,引入PRP注射等先进关节腔内注射疗法,追求肩关节疾病治疗的无痛化与有效化,很好地整合了医疗资源,提升了医疗效率与医疗服务。
创新
教学科研的精勤与前沿
据介绍,岳阳医院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针推康等非药物疗法为特色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携手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推拿教研室,岳阳医院推拿科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岳阳医院推拿科目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专科、国家中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推拿重点学科,也是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岳阳医院推拿科还是上海市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推拿科专家组组长单位。
在教学方面,全国第一个推拿学校首任校长由丁氏推拿的第三代传人朱春霆担任。全国的第一位推拿硕士研究生、第一位博士、第一位博士后,都产自丁氏推拿团队。岳阳医院推拿科设有我国最早的中医推拿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有博士研究生导师5名,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培养研究生200余名;每年来科进修30余人次。推拿科和推拿教研室出版推拿专业相关教材众多,2018年,《“传承与发展并重,特色与引领并举”——我国推拿学教育体系的创立与改革实践》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在科研方面,依托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岳阳医院推拿科拥有国家三级实验室——推拿生物力学实验室,以及全球首个非英语国家全认证运动实验室——步态与运动分析中心。推拿生物力学实验室是国内唯一的手法医学专门研究机构,拥有手法测试仪、等速测试系统、表面肌电图系统、MTS生物材料测试系统、动静态数据测试系统、三维动作解析系统、手指触觉测量系统等先进的仪器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岳阳推拿曾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的2009年度和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年获国务院授予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引领
全国品牌走向世界荣光
岳阳医院推拿科被外界誉为“中国现代推拿的摇篮”“推拿界的黄埔军校”。
在发挥引领作用方面,岳阳推拿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积极开展上海市及华东推拿专科联盟建设,建立联盟建设目标和要求,完善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并运行畅通,带动下级医院提高专科服务能力成效明显;在此基础上,依托全国“丁氏推拿”传承脉络和区域诊疗中心,形成推拿联盟建设管理和协作体系,逐步建立“中医推拿学术联盟”,占领国内推拿学术的制高点,亮出“岳阳推拿”这一品牌。
目前,岳阳医院推拿科专科规模、专科服务能力在上海市处于领先水平,专科医疗技术及水平稳居全国前茅,引领国内行业发展。专科与长海医院骨科联合开展了脊柱退行性疾病(腰椎病)中西医协作重大疑难疾病攻关项目的研究,达成了“骨关节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丁氏推拿流派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总结了丁氏推拿流派及代表性传承人的学术思想,整理确定了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完成了丁氏一指禅、丁氏㨰法理论体系、诊治经验、手法特色的收集、整理工作,形成了丁氏一指禅和㨰法推拿特色诊疗技术规范,丁氏推拿入选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进行了推广应用和文化建设宣传。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岳阳医院“特色推拿”获得2017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上海市质量金奖,岳阳推拿成为国内行业品牌。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岳阳推拿一直努力将中医推拿推向国际,让推拿力量“走出去”。从临床上,岳阳医院推拿科多次承担国家援摩洛哥、援毛里求斯医疗任务,为非洲友人带去了中医“推拿智慧”;从政策上,岳阳医院推拿科副主任、上海市民进委员龚利在政协会议上建言提案,致力倡导推拿全球化;从文化上,2021年“丁氏推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推拿为传统医药在非遗项目中多一个席位而作出了贡献。丁氏推拿也多次亮相进博会等世界舞台,进一步扩大了“上海岳阳推拿”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中医推拿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完善体系,增加政策扶持力度,更需要传承者干在实处、勇立潮头。”岳阳医院推拿科主任孙武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