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
一出高铁南京站就直奔出租车候车点。打开后座门,正对上一个抱着一年级语文课本的小男孩噘着嘴看着我。孩子是出租车司机的小孙子,因学校要做考场,于是早早放了学。司机师傅是个负责任的好爷爷,于是就带着孙子跑车。
因我自己也是打小跟着医生爸爸在医院里长大的,看这情况虽有些诧异但也颇有怀旧的温馨。于是把后座留给小朋友,我在前排坐定,且在刚到南京的大热天里隐约升起些聊天的兴头。师傅的天聊得颇为惨烈。说上个月一个司机连着开了十来个小时,临近半夜的时候接了一单跨市的大单。开到半路实在困得不行,乘客里有一个会开车的提出跟他换着开。结果撞车,四个走了三个。师傅拍着方向盘无限感慨,开车的是乘客,没有行业许可证,保险公司不给赔……我犹豫了一下安慰他,以后无人驾驶成熟了,人开不动了就让车自己开。师傅深吸一口气,十年前,没有网约车,也不晓得无人驾驶,我只干一个白班,晚上八点下班回家,哪会累得开不动。
车厢里静了好一会儿,只有后座的小朋友在念念有词背着诗。在一个等红灯的路口,师傅似乎终于组织好了言辞,扭过头认真跟我讨论,我们老家以前有土匪,土匪倒是抗日,但也抢老百姓。怎么让土匪只抗日,政府费了老大劲。怎么能让科技只为人民服务,估计也得费大劲,你说是吧?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去街上找一碗合心意的鸭血粉丝汤。前台的服务员说,街边的铺子看哪家人多就进哪家,基本不会踩雷。作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方向盲,我秉承着遇到路口就右转的原则开始出门溜达,到第三个右转,终于看到一家食客满满当当的食铺。我推门问还有没有座位,肩膀下方突然冒出来一个脑袋指着转角的一个空桌说:那里没人。原来又是个小孩哥。小家伙四五年级,兼着点菜和收银,下单收钱,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电子支付消灭了“找零钱”和验假钞的技术关隘,于是十来岁的小朋友也能胜任关键管理岗位。
点单时我指着墙上贴着的菜单,要在鸭血粉丝汤里另加一份鸭胗,小朋友抬头看了看菜单,就在点菜的触摸屏上满屏地找,手指一直举着却始终没有找到地方点。这大约是他职业生涯里的第一个槛,眼瞧着都急得开始有汗珠从头发根里渗出来。我也急了,使劲抻长脖子,努力先伸过账台,帮他一起找。原来菜单上的“鸭胗”,在屏幕上是“鸭肫”。
回酒店一边走一边琢磨,要是换了机器人,我能不能跟它掰扯明白“鸭胗”就是“鸭肫”。当然也有可能我只要盯着菜单看两眼,都不用开口就能完成点单,可是,毫无差错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呢?突然想起出租车后座上的孩子背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要是毫无差错,许该是:三里,五家,七亭,十花。一直往前走有什么意思呢?左右转转,才看得到生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