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先生丢失的生鲜快件
申城热浪滚滚,高温天气不仅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也让生鲜食品快递进入“高危期”。连日来,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接到多起投诉,反映在生鲜快递寄送过程中遭遇包裹丢失、冷链失效、配送延误等问题,导致生鲜食品连连“受伤”,损毁变质,消费者维权之路更是波折不断。
快件离奇丢失
市民易先生最近被一桩烦心事困扰许久。上个月,家人从安徽老家通过圆通快递给他寄来两个包裹,其中一个装着腌制品,另一个则是父母精心挑选、冰鲜处理的黄鳝生鲜。“我很少有时间回老家,父母每次寄包裹都要提前好几天准备,一层一层包好放进泡沫箱,还叮嘱快递员放入冰块防止生鲜变质,就怕路上出问题。”易先生说。
很快,易先生顺利收到了腌制品包裹,但装着生鲜的包裹却没了消息。他立刻联系圆通客服,对方起初回应“包裹太多被分车了,明天送达”,让他耐心等待。然而第二天包裹依旧不见踪影。接下来的几天里,易先生多次致电客服,得到的答复却含糊其辞:从“运送慢”,到“网点搞错了”,始终没有明确解释,更没人主动告知进展。客服一开始甚至否认丢件,直到数日后才勉强承认,却对丢失的具体环节和原因说不清道不明。“同一时间寄出的两个包裹,为何偏偏生鲜件丢了?快递公司从头到尾都在敷衍。”易先生既气愤又无奈。
易先生认为,这次生鲜包裹遗失完全是快递公司内部操作不当所致,理应承担全责。他随即发起理赔申请,却陷入“拉锯战”。由于生鲜特产是家人在当地市场现金购买(价值约2000元),无法提供正规发票,快递公司便以此为由,只愿赔付远低于实际购买价的金额。更让易先生糟心的是,每次沟通都要重复叙述事件经过,消耗大量时间精力,结果却屡屡失望。最终,圆通快递于7月13日向他赔偿900余元。“这次售后体验真的太差了。”易先生叹息道。
生鲜迟送变质
市民吴女士则遭遇了顺丰速运的“糟心服务”。6月23日,吴女士从上海寄往河南一批价值400元的进口虾仁、鱼片、扇贝等生鲜易腐食材。寄件时,她明确告知物品属性及高保鲜要求,快递员承诺会进行5小时冷冻预处理,并通过加急服务确保次日送达。吴女士为此支付了包含生鲜包装费在内的64元加急费。
然而,承诺的时效成了“空头支票”。24日一整天,收件人都没等到包裹。直到25日,包裹才姗姗来迟,还没开箱就已经闻到浓烈异味,生鲜食品已明显变质。让吴女士窝火的是,快递员承诺的“生鲜专用包装”泡沫箱竟被普通纸板箱替代,就只是一层薄纸壳,毫无保温措施可言。“这哪是寄生鲜?简直是糊弄人!”收件人当场拒收。
吴女士随即向顺丰客服维权,却吃了“闭门羹”。客服以“外包装无破损”为由,断然拒绝承担理赔责任。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批早已腐臭的货物,竟在7月10日被再次尝试派送。“我多花钱选加急、强调冷链,结果快递公司一句‘包装完好’就把责任推干净,难道只要箱子不破,里面烂成什么样都不管?”吴女士既愤怒又无奈。截稿前,记者了解到双方已达成一致,吴女士获得赔偿,但对顺丰未能信守承诺、初始售后推诿的态度仍心有余悸。
包裹“不告而存”
家住嘉定区的王先生则投诉了极兔快递的违规投递问题。6月底,他网购的云南生鲜玉米到达上海后,负责配送的嘉定区安亭方泰网点快递员,在未经任何电话或短信联系的情况下,擅自将包裹放入快递柜。数日后,王先生查询物流时才发觉包裹早已“被签收”,此时距离存入已过去5天。时值上海高温天气,取出的玉米早已变质腐烂。
王先生指出,这种情况并非偶然。此前,他购买的蛋糕、洗衣液等物品,也多次被该网点快递员“不告而存”。“之前买的蛋糕,一声不吭就放快递柜,等我发现时奶油都化了。”他曾多次就配送问题向该网点反映,要求快递员严格按规范“送货上门”或“征得同意后存放”,但对方只给出口头承诺,服务毫无实质改善。
记者与该网点负责人取得联系。对方虽承认快递员操作违规,却大倒苦水:“快递员配送量太大,打电话耗时,加上部分地址不详,存柜也是无奈之举。”对此王先生并不认可:“地址不清、件量大,绝不是不联系收件人的理由!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确认的时间总有吧?”
据了解,自2024年3月起施行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末端服务设施。第五十四条进一步明确,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业内人士建议,高温天寄送生鲜应优先选择冷链服务口碑好的快递公司,寄件时要与快递员明确配送要求,并留存物品价值相关凭证。若遇物品丢失、损坏或服务违规,要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及时向快递企业客服反馈并记录沟通信息,协商无果可通过国家邮政局申诉平台或12315等渠道投诉。
本报记者 季晟祯 志愿者 雷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