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湾高级中学“火花学院”打造了一支AI教育实干队伍 受访者供图
暑假里,学校安静了下来。不过,“火花学院”可没闲着,这里有一片属于机器人创客的“魔法森林”,从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到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少年创客”们不只参与,更要贡献。
当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一所高级中学能做些什么?来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听听“魔法校长”“数智学谷”和“科创部落”的故事吧。
“魔法校长”与时俱进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卢湾高级中学校长何莉好比一位“魔法校长”,带领团队探索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科创教育。“火花学院”,如何独树一帜?聚焦人工智能与学科课程的融合创新,将AI融入课程,重构学科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进而实现全过程教学变革。迄今,已设计了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体育等多学科的AI融合特色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AI科创素养。这样的教学变革,看似魔幻前卫,其实清醒务实。
今年6月,卢湾高级中学荣获“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称号,这是继获评“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后,该校在科教领域获得的又一国家级荣誉。“在‘火花学院’培养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就是我们所思所想。”何莉校长没有“魔法棒”,有的是AI时代的教育理想。
“数智学谷”成绩斐然
在“火花学院”,39位老师持续探索AI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逐步构建了“数智学谷”教育生态,锻造出一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AI教育实干队伍,在教学实践中收效显著。
朱明建老师领衔的团队开发了基于SLAM-AR的化工生产类课程,让学生戴上VR设备,在虚拟化工厂零距离体验工业化学工艺,获得“沉浸式”“交互式”学习体验。张翼老师应用全息影像技术,破解生物教学蛋白质结构空间感知难题,将复杂分子结构三维可视化,直观演绎生化知识。梁阅老师以5G+全息投影技术,打造沪·遵两地联动党史课堂,通过全息投影再现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议现场,重塑党史思政课讲授方式。地理学科高宸、黄译萱老师利用AR、VR技术,将天体运动、地貌景观等抽象地理知识立体化呈现,提升学科认知深度与趣味体验。孙庆华老师潜心编写AI校本读本,历经12轮研讨、4次推翻重写,将复杂AI原理转化为“看得懂、用得上”的实用读物,打通学生AI认知启蒙通道。学校图书馆馆长叶翼依托“AI知识角”,指导学生整理前沿文献、开展项目攻关,带领团队屡摘国际赛事奖项。
“科创部落”战果累累
这个暑假,在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上,卢湾高级中学多个“科创部落”战果累累。
“数智学谷”有一个机器人创客“AI未来”学习社区,积极孵化AI跨学科创新项目,师生围绕智能硬件、数字交互、虚拟仿真、AI社会议题等,开展真实问题解决型项目开发,创造性实践AI时代的学以致用。其中,张晓骏老师长期指导学生参加AI赛事,学生郑思诚获“明日科技之星”,李秋豪团队研发足球机器人勇夺全国亚军。卢高毕业生郭奕添基于LLM与RAG技术,开发智能留香机,创业一年申请多项专利,完成数百万元融资,估值达四千万元。张晓骏老师说,“科创部落”的意义远不止于竞赛获奖,而是让学生们学会用创新的思维看待世界。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