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轶尘
加沙地带遭以军袭击后升起浓烟 新华社 发
法国民众集会声援巴勒斯坦
7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一表态在战火持续的中东激起了层层波澜。法国此举出于何种考虑?将产生哪些后续影响?我们请专家为您详细分析。
——编者
戴轶尘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研究室执行副主任
决定背后多重考量
马克龙的表态无疑在长期对巴勒斯坦建国问题避之不谈的西方阵营中撕开了一道缺口。这一决定是多重考量的结果,既是回应不断恶化的中东局势,也旨在彰显法国在中东舞台上的战略自主和平衡作用,同时还有化解法国国内政治和社会压力的考虑。
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持续升级对加沙的军事打击,自今年3月起实施全面封锁,切断关键物资供应,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和地区紧张形势。但在国际社会谴责声浪高涨之际,以色列议会却在7月23日通过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宣言,寻求在约旦河西岸适用以色列法律,美国随即终止了在卡塔尔的调停谈判,这些因素加深了法国推动西方承认巴勒斯坦国的紧迫感。
长期以来,法国在中东事务上有着特殊的影响力,在巴以问题上一直寻求发挥有别于美国的平衡作用。法国曾在苏伊士危机中为以色列提供武器,但在1967年后转向“阿拉伯政策”,并推动欧共体在1980年通过《威尼斯宣言》,支持“两国方案”。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执政时期更是在访问以色列期间公开呼吁接纳巴解组织,强化法国在中东事务上的独立自主形象。但在萨科齐执政时期,法国外交逐渐倒向“大西洋主义”,在中东的影响力日渐式微。
马克龙上台后,重拾“戴高乐—密特朗主义”的外交传统,在中东与美国拉开距离,多次主动调停地区热点。2024年5月,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票赞成接纳巴勒斯坦为正式会员后,法国开始将承认问题提上议程。今年4月,马克龙宣布,将于6月和沙特在联合国举办会议,制定巴勒斯坦建国的“路线图”,但因以色列袭击伊朗而推迟。在4月安理会和5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中,法国均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
除了外交考虑外,马克龙在巴以问题上主动出击,也有化解国内政治和社会压力的需要。法国拥有欧洲最大的犹太社区和最大的穆斯林社区,因而中东动荡极易引发国内族群矛盾。
据法国内政部统计,2023年以来,法国的反犹事件超过1600起,比2022年激增四倍,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当前,马克龙领导的中间阵营在国民议会中面临着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和极右翼国民联盟的两面夹击,前者主张法国应“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立即承认巴勒斯坦;后者则强烈反对。
法国内政部今年5月公布的报告显示,穆斯林社区认为政府过度同情以色列,而承认巴勒斯坦这一象征性姿态可以“安抚”穆斯林选民。因此,马克龙在国内施政空间受到挤压的局面下,急需在外交上打出承认巴勒斯坦这张牌,来拉拢左翼、抗衡极右翼。
落地仍有重重阻力
虽然马克龙的表态具有突破性,但基于“平衡现实主义”所制定的折中方案想要落地,仍有重重阻力。法国政府采取“先承认再谈判”的立场,在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同时,要求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释放人质并解除武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进行改革并建立一个“非军事化”的国家,且必须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和安全。
对此,以色列反弹强烈,而美国方面不屑一顾。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等高层政要在第一时间对马克龙的决定表示谴责。以色列外交部总司长埃登·巴尔塔尔27日召见法国驻以副大使提出抗议。外界推测,以色列很可能出台减少情报共享、抵制法国外交倡议、加快扩张定居点等措施进行反制。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公开贬低,称马克龙的承认“毫无分量”。
与此同时,阿拉伯世界也并非一味给马克龙“点赞”。尽管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哈马斯对此表示感谢和赞赏,沙特、卡塔尔、约旦和科威特等法国的传统中东伙伴也持欢迎立场,但阿拉伯舆论中仍不乏质疑的声音,认为法国的方案并没有明确如何施压以色列停火和停建定居点,法国的表态太迟、力度太小。
激起欧洲内部分裂
自本轮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内部围绕着是否停火、是否对以色列禁运武器、是否承认巴勒斯坦国等问题争执不休,分化严重。
迄今为止,已有11个欧盟成员国正式承认了巴勒斯坦国,其中西班牙、爱尔兰、斯洛文尼亚在马克龙表态后,立即表达了支持,而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却保持沉默,因为这些国家基于现实利益等因素的考虑,已多次在欧盟内部和联合国的表决中选择了亲以色列的立场。
德国出于历史原因,一直强调在巴以问题上保持“国家理性”,支持“两国方案”,但短期内不会承认巴勒斯坦国,而是重点聚焦停火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法国宣布将在9月联大上承认巴勒斯坦国后,已有230多名英国议会普通议员和约三分之一内阁成员敦促英国首相斯塔默承认巴勒斯坦国,但极右翼的欧洲保守与改革党团猛烈抨击马克龙损害以色列的安全。
英国首相府29日发表声明说,如果以色列不采取实质性行动结束加沙地带的惨状,并承诺实现长期可持续和平,英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开幕前承认巴勒斯坦国,维护“两国方案”的可行性。
声明要求以色列允许联合国尽快恢复对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同意停火,并表明不会吞并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领土。声明同时对哈马斯提出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等多个要求。英国外交大臣拉米表示,对中东地区的未来而言,没有比“两国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欧洲内部已将巴以问题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情况下,马克龙的承认无疑激起新一波的争议和分裂,而且没有美国的实质性支持,巴勒斯坦的建国之路仍将道阻且长。
但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欧盟核心大国,法国的表态有助于在欧洲内部将承认巴勒斯坦国推向更为主流的政治议程,从而为国际社会支持“两国方案”提供了更广泛的合法性。与此同时,无论法国能否借此重返中东舞台的中心,这一举动已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政治信号:在巴以问题上,法国可以独立于美国向阿拉伯世界提供新的外交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