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IC
你是否常常觉得眼睛像进了沙子,干涩刺痛?即便多喝水,嘴里也依然发干,吃饼干不配水根本咽不下?当身体出现难以解释的持续“干渴”时,不要仅仅归因于“上火”“缺水”或“衰老”,还可能是一种名为“干燥综合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正悄悄来袭。
对身体的伤害远超想象
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分泌泪液、唾液的腺体时,身体开始陷入“干涸”状态,眼睛干涩、异物感、怕光、视物模糊,严重时可伤及角膜;口腔干燥,难以吞咽干食,龋齿增多甚至牙齿片状脱落。病情进一步发展后,皮肤干燥瘙痒、鼻腔干涩易出血、持续干咳无痰等。
干燥综合征的破坏远不止干燥不适。它还可能波及关节、肺、肾、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引发乏力、关节痛、腮腺肿大、紫癜等问题。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患者罹患淋巴瘤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症状轻微,干燥综合征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疲劳、年纪增长或“亚健康”。加之公众认知度不高,许多人在确诊前已被症状困扰多年。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往往需结合血液抗体检测(如抗SSA、SSB抗体)、泪腺功能测定、唾液腺检查甚至唇腺活检,普通体检难以发现。
中年女性患者需提高警惕
干燥综合征并不罕见,据估算,我国患者数量可能高达数百万,而且“重女轻男”,90%以上的患者为女性,尤其集中于40—50岁之间。但这并非更年期“专属”,年轻女性、男性,甚至儿童亦可能患病。对于确诊患者,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保护器官、延缓进展。基础治疗包括使用人工泪液、唾液替代品等缓解局部不适。现代中医学者从“脏腑理论”“津液代谢”“三焦理论”“酸甘化阴”等多种理论以及传统辨证论治等多角度施治,疗效显著。燥痹患者舌象以红舌、绛舌及镜面舌为多见,属于典型的阴虚津枯之象,中医常采用养阴活血生津之法,通过口服中药,结合针灸、耳穴埋豆、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改善症状。部分患者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羟氯喹、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等药物。
日常“抗旱”实用提示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尽量减少用眼过度,避免佩戴隐形眼镜或美瞳,避免长时间屏幕用眼,防风沙强光(戴墨镜),规律使用无防腐剂人工泪液,温热毛巾湿敷眼部。注意口腔清洁,少食甜食,勤漱口(尤其餐后),使用含氟牙膏,定期牙科检查,拒绝吸烟饮酒,随身带水或使用无糖口香糖/酸糖刺激唾液。沐浴水温勿过高,勤涂保湿霜。避免使用易引发干燥的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利尿剂等,也有助于减轻症状。虽然干燥综合征尚无法根治,但它并非洪水猛兽。通过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控制症状,保护脏器,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黄慧萍(上海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 图 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