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公安交管支队 民警会同抢险人员进行排涝 本报记者 张龙 通讯员 陈春 摄
人民广场环卫工人原兰英清除排水窨井口不易清扫的落叶等堵塞物 杨建正 摄
黄浦绿化市容工作人员在苏州河沿线清理被台风吹落的树枝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巴士三公司提前在上车点易积水处铺设防台防汛专用沙袋 本报记者 陈梦泽 通讯员 黄罗成 摄
在金山区廊下镇中华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刘栋俯身稳稳抱起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将其护送至子女家 本报记者 陶磊 通讯员 丁天宇 摄
金山区张堰消防救援站使用消防车辆及手抬泵等为积水民宅持续抽水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昨天,今年第八号台风“竹节草”登陆上海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本报记者 陈佳琳 解敏 宋宁华 曹博文 孙云 赵菊玲
台风中,记者走进上海街头巷陌,一次人命关天的惊险救援、一份困难老人的热乎饭菜、一块街头松动的广告牌、一瓶临时安置点的矿泉水、一件排险消防员被汗水与雨水浸透的衣衫……一个个定格的画面诉诸记者笔端,更深深印入老百姓心间。
静安区 392份餐食准时送到老人手中
“刘阿姨,午饭来啦!有您爱吃的肉饼蒸蛋!台风天还好吗?”
昨天中午11时,风雨正急,彭浦新村街道送餐员王师傅准时出现在共和新路4555弄,将热乎的饭菜递到81岁独居老人刘阿姨手中。他不仅是送餐员,更是贴心的“安全提醒员”,叮嘱老人关好门窗、减少外出:“风大雨大,常用药够吗?有啥需要提前说,我送餐时捎过来!”
台风“竹节草”肆虐申城,王师傅和他的5位同事如常坚守岗位。他们顶着风雨,车轮疾驰,只为将安全热乎的餐食准时送到街道392名行动不便的特殊困难老人手中。“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掉链子。392份餐,一份都不能少!跑快点,饭就还是热乎的,风雨不怕!”王师傅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这份对特殊群体的守护,正是彭浦新村街道在风雨中织就的安全防线。记者了解到,街道33个居民区、67个小区全部投入到紧张的防汛防台工作中,充分发挥“街道网格-街区网格-居民区网格-小区网格-楼组小微网格”五级网格的“领跑”作用,倡议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在加强自我防护、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投身街区防汛防台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安全,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浦东新场 全力守护“活态文化遗产社区”
“新场大街490弄污水反渗,请帮忙现场处置。”“收到!”
台风“竹节草”来袭,作为浦东新区规模最大、历史遗产最丰富的历史风貌区,拥有15万平方米成片古建筑的新场古镇面临严峻考验。
昨天,北大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在古镇现场巡查时发现问题,新场镇城运中心、镇养护公司立即响应,半小时内完成现场作业,迅速清理堵点后,工作人员立即奔赴下一个工作点位。
在新场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新场古镇迅速行动,古镇区域“三居一村”党组织(北大、工农、南大居民区和新场村)、古镇街区党支部以及古镇工作部等职能部门,积极响应24小时值班值守,组织党员、群众和各类应急队伍闻“汛”而动,开展汛前安全隐患大排查,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往日熙熙攘攘的古镇街巷间,台风天街面冷冷清清。党员干部深入一线,逐项检查遮阳棚(伞)、空调外机、高空瓦片、店招店牌、房屋结构等关键部位,协助商户加固门窗、收撤雨棚,并同步提醒用电安全。各居村党组织则凭借丰富经验,带领党员涉水巡查易积水洼地和排水设施,提前逐户发放沙袋等防汛物资,同步疏通排水沟渠、清理雨水井杂物。
新场村毗邻新场古镇,村域内有5处区级文保点。南山寺、东岳观等建筑是砖木结构,易受雨水侵蚀。新场村党总支书记带领党员骨干现场研判后,采取“物理加固+人工巡检”的双重保障机制(即防汛沙袋围挡基座阻断积水浸泡风险,联系文保条线人员开展动态巡查),全力守护新场“前店中宅、跨水为园”的独特历史风貌,守护新场古镇这个“活态文化遗产社区”。
浦东临港 芦苇荡里救出两名被困者
7月29日晚,“竹节草”的暴风骤雨在临港新片区肆虐。这一晚,浦东消防临港大队水域救援专业队的队员经历了此次台风中最为惊险的救援经历。
当天19时40分,警铃敲响,正在用餐的队员立刻扔下手中的碗筷,跳上消防车。东海大道靠近三三公路东北角芦苇荡内,有人员被困!黑暗中,狂风肆虐,潮水蔓延,“搞不好能陷进一头骆驼”的淤泥质海滩伴着上涨的海水,处处潜伏着危险。
原来,为了赶海抓螃蟹,两名被困人员竟然不知不觉走到了距离海岸两公里的地方,迷失方向,身体脱力。芦苇荡有一人多高,如果不能及时找到,他们可能失去生命!本次救援带队干部王杰回忆,面对漆黑的大海,消防队员做出了本能的选择——立刻朝着大海深处走去。
时间就是生命,面对冰冷的海水、狂暴的台风,6名队员带着绳索担架,义无反顾地向前。为了确认回程方向,他们在岸边点亮大灯,走了1.5公里,又有两名队员留在原地举起灯光,照亮一条生命的航向。
由于台风将至,狂风让无人机无法执行搜寻任务,加上黑夜以及芦苇荡的阻挡,队员们只能凭借肉眼到处搜寻被困者的身影。突然,一位队员发现了芦苇荡中手机屏幕的隐约亮光。找到被困人员了!最后的800米路程极为艰难,临港大队水域专业队4名队员纵身跃入齐胸甚至淹到脖子的淤泥海水中。总算接近了目标,只见两名被困人员瘫坐在一块高地上。面对王杰和队员们,他们既兴奋又愧疚。在让他们补充好水分、短暂休整后,二人终于成功脱险。“台风是考验我们战斗力的重要时刻,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王杰说。
据悉,7月29日20时至昨天20时,全市消防部门共接处警547起,其中火警57起,抢险救援476起,社会救助14起。因台风引起的警情共282起,其中抽水排涝119起,高空排险143起,道路清障20起。这两天,“火焰蓝”的战袍在风雨中浸透又被阴干,他们的背影成为群众心中坚实的依靠。
徐汇区 临时的“家”很宽敞还有热饭
昨天,在徐汇区重大工程项目——徐汇乔高综合体开发项目(三期)的施工现场,项目部接到撤离通知后,当即组织200余名施工人员,中午前就转移到政府部门安排的临时安置点。在这里,有充足的盒饭、包子、泡面、矿泉水等食品以及防虫药物等各类应急物资。据徐汇区安质监站统计,完成了63个全量工地人员转移,撤离人数共计9741人,还配合市安质监总站完成浦江实验室工地撤离506人。
在台风“竹节草”来临前,徐汇区安质监站已对辖区内建筑工地的台风防御准备工作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查看工地防汛物资储备情况、基坑排水措施落实情况、脚手架、围墙及临建房屋加固情况,以及塔吊、人货梯等大型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等,为工友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昨天,各工地纷纷组织人员转移。在安置点,乔高综合体开发项目施工单位中建二局华东公司的员工有条不紊为工友登记、安排休息、分发生活必需品,让工友们安心避台风。来自山东的抹灰工小王安心地说:“这里很宽敞,还能吃上热饭,生活不受啥影响,希望大家都平安。”
在妥善安置工友的同时,施工现场也纷纷展开防台防汛工作。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徐汇乔高综合体项目部迅速成立了防台防汛应急小组,并分成两队值守:一队驻守在安置点,全力保护工友安全,负责安置点现场管理、人员安顿和物资发放等工作;另一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深入施工现场、项目部、生活区,仔细检查应急准备情况,时刻关注着台风动向。
崇明区 多个安置点实现应转尽转
为应对台风“竹节草”,崇明区启动针对老旧房屋、建筑工地等危险区域的人员撤离工作。
在陈家镇老年大学临时安置点,只见安置在此的工人们正吹着空调,享受着丝丝清凉。尽管外面狂风骤雨,但这里却一片安宁。
据了解,他们都是来自附近地铁崇明线工地的工人,7月29日晚间从工地撤离,随后被妥善安置于此。安置点内,有的人正与家人视频通话,报着平安;有人在聊天、玩手机,消磨时光;还有人索性睡上一觉,养精蓄锐。
外来务工人员谭先生表示,安置点提供了完善的空调、住宿、饮用水等基本生活保障,配备了充足的应急食品,还及时供应了开水和方便面等物资,“我对安置工作感到非常满意”。
为应对此次台风,陈家镇共设置了3个临时安置点,安置了349名群众,各安置点都配备了充足物资。另外,还有公安、医护人员、乡镇工作人员全天值守,随时应对突发情况。昨天,在陈家镇安置点,一名工人突发头晕症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迅速予以救治。据接诊医生介绍,该名工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需长期服药控制。前一晚因撤离匆忙,未能随身携带降压药物。经现场测量,其血压值显著偏高。医护人员当即采取紧急措施,为其口服硝苯地平片以快速降低血压。
记者了解到,崇明在全区范围内设置了多个临时安置点,共安全转移8000余人,实现人员的应转尽转。
金山区 两居民家积水5小时排除
两台红色消防车轰鸣作响,4台开足马力的大功率抽水泵正源源不断地将积水抽离。6名消防员在积水中紧张有序地操作设备、检查排水管,汗水与雨水早已浸透衣衫……这是昨天13时30分许,记者在金山区张堰镇秦山村抢险现场看到的场景。经过近3小时的连续强排作业,村内两户低洼地带居民院中的积水水位已显著下降。
当天,受台风“竹节草”影响,金山区持续降雨。上午10时20分许,张堰镇秦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在防汛隐患排查中发现,村内两户位于低洼区域居民家的院内及部分房间进水,积水最深处约50厘米,受淹总面积约200平方米。村委会工作人员立即将现场情况与照片上报至镇防汛防台防灾减灾工作群。
镇防汛防台应急指挥部接报后迅速响应,启动应急处置流程。10时30分许,镇防汛防台应急抢险协调组调派的工作人员携两台手抬式抽水泵等设备抵达现场,迅速展开排水作业。张堰镇武装部部长郭小成告诉记者,“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初期排水效果并不理想,指挥部随即协调张堰消防救援站和张堰派出所增援处置”。
张堰消防救援站先后派出两台消防车赶赴现场实施强排。“因为降水量大,这边的下水管道不够粗,来不及排水。”张堰消防救援站副政治指导员刘昊炎介绍道,“现场,我们同步排除下水管道和院内的积水”。与此同时,派出所民警在周边路段进行交通疏导和秩序维护,保障抢险高效进行并提醒居民避险。
经过多方力量近5小时的协同奋战,当天15时30分许,两户居民院中的积水基本排除,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普陀区 “老年助餐”项目服务不间断
在普陀区民政局的提前部署下,上海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作为“老年助餐”公益服务项目的执行方,第一时间联动各合作单位,启动台风应急预案,制定并落实周密的应急配送方案。项目各参与方紧密协作,全力保障服务不间断:饿了么公益依托成熟的配送网络和技术优势,优化配送路线,并为骑手配备充足的防风防雨装备,在保障骑手安全的前提下提升配送效率。长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平台实时监控配送进度,及时响应并处理配送过程中的突发状况,确保信息畅通、调度及时。
尽管台风带来重重困难,“老年助餐”项目服务始终未停歇。饿了么“助老E餐”社区专送队伍坚守岗位,克服风雨,将千余份热气腾腾的爱心餐准时送达高龄、失能、残疾、独居等出行不便的老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