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
女儿生了个女娃,让我这个姥爷帮着起名。起名这事,我还是下过些功夫、动过点儿脑筋的,主要是凭生活经验和对汉字音义的理解,再借鉴古今贤哲对于起名的高见和民间有关习俗,拟出几条简单的原则:一是避开热门字眼儿,尽量减少跟别人重名的概率;二是也别为避免重名刻意找生僻字,应该让名字易写又好认;三是还应虑及读音,温润悦耳为佳,至少不要拗口,同时也要留意别因可能的谐音伤及本义,生出不好的联想。在满足了这三条原则的前提下,第四条才是挑选名字的含义,给孩子起名的家长持何种价值观,有怎样的审美品位,对孩子寄予什么期望,就不妨自由发挥了。
俗话说“人随名长”,自然是有其道理的。但其中道理,不应仅从名字的词典释义上解读,毕竟叫英或杰的人未必真能成为英杰,叫美或丽的也不一定能出落成美女。真正的人随名长,不过是因名字本身寄寓了长辈的期望又不失相应的教育引导,其寓意已内化为自己的趋向和驱力,才有可能“名副其实”。
基于上述认知,我给外孙女选了斯陌这个名字。陌字容易让人想及陌生,一般不常用于名字,但它的本义是田野间的小路,成语有阡陌纵横,古诗有陌上桑。与斯并用,即“这条小路”的意思,重名率极低,又并不生僻,易写好认,还不拗口。
月子中心为小家伙办满月礼时,有一道为孩子“正名”的程序,谁给起的名,要讲讲缘由。我说,姓自然是随爸爸,斯是取了妈妈名字中的一个字,陌是小路的意思,可解释为这条小路连接了她和爸妈,同时也是她将要走上的人生之路——小路不会比大路好走,小路却可能走得更远,也更需要探索精神和坚持的勇气;我们期望孩子这样走她的人生之路,走向她自己的幸福未来。
不过,真正让我感到得意甚至觉得冥冥中自有天意的,是因外孙女这名字而得到的两幅墨宝。前不久,我到绍兴参加一个采风活动,在嵊州市华堂村——书圣王羲之晚年辞官退隐之地,有幸见到书圣第五十四代后裔王伯江老人。机会难得,同行者纷纷向老人求字。轮到我了,我便用签字笔在采访本空白页写下“陌行斯远”,请老人题写。老人看过后,摊开宣纸,凝神挥毫,运笔虽缓,力道遒劲。可是写到第三字时,落笔先写下“思”字的上半边“田”,经过提醒,老人再看一下我写的字,换一张宣纸重写。这回是“陌行斯远”四个大字一气呵成,然后用小字写下我外孙女姓名以赠之。
其实老人将“斯”误写为“思”时我也即刻察觉了,但没好意思说,且我觉得“陌行思远”寓意也不错,将来我可以把故事讲给她听。但既然老人重写了一幅,望着搁在一旁的“思”至一半的残幅,我不免有些惋惜,便壮起胆子向老人请求:可否把这幅字写完,用以赐我?老人呵呵一乐,痛快应允。
于是,我便得到了如此珍贵的两幅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