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大宁EUP竖井智慧停车场建成运营,大大缓解了附近小区居民的“停车难” 本报记者 陈炅玮 摄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讯(记者 陈佳琳)出门上班前,家住森林都市·滴翠苑小区的沈先生在手机“铁建智停车”App一键预约“取车”——小区一街之隔,一辆SUV汽车从地下车库缓缓升起。几分钟后,他来到车库前,爱车已在地面等候。“从出门到取车几乎‘无缝衔接’。”他说。这样丝滑的上班动线,得益于广延路1055号静安大宁EUP竖井智慧停车场,它是上海首个竖井掘进地下智慧车库,目前已向社会开放运营。
这个智慧停车场有两个地下竖井,单个开挖直径23.02米,深度50.5米,共19层,有8个车辆出入口,含304个车位,可停放轿车、SUV和商务车等多种车型。
占地面积不到300平方米,这个停车场究竟智慧在哪里?记者实地体验了一把。驱车驶入停车场,前方屏幕自动显示派库系统为车辆分配的库位编号,按照指引行驶至指定库位,库门自动升起,车入库停好后,在一旁“自动存取车机”操作屏上点击“存取车”,选择“我要存车”并输入车牌号,系统会与车主确认车辆是否熄火、手刹是否拉好、反光镜是否收回等安全事项,全部确认后点击“确认存车”,库门自动关闭,车辆由系统自动停放至地下车库,整个流程约90秒。取车时,同样在操作屏操作,系统会将车辆调好方向,确保车主正向驶离。
“车库整合集成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集设备、操作、监控、维保、管理智能化于一体。19层的垂直空间通过智能调度系统高效运转,能释放同样面积10倍数的停车容量。”中铁十五局集团上海智慧交通科技公司负责人罗志敏介绍,这个项目历时近3年建成,除了高效现场存取车,还能提供远程存取车、AGV机器人代泊代取车等智慧服务。若遇停车高峰,车主可将车辆停至指定链板区域,通过App预约存车,机器人通过激光导航精准定位,用托盘式机械臂托起车辆,平稳送到入口前的指定位置,由拉链式履带移送至地面车厅,最终由智能系统分配至地下车位,既能节省车主停车时间,还能最大化提高停车效率和周转率。
大宁路街道老旧小区较多,“停车难”问题凸显。就比如森林都市·滴翠苑小区,现有注册车辆1620辆,但车位仅有788个。今年初,沈先生乔迁新居后,每天都要经历“抢车位大战”,“地下车库早已租满,地面临停车位捉襟见肘,小区停满后只能绕到附近公园的地下停车场,要多花十几分钟。”洪先生也有类似体验:“有时候好不容易在小区里‘抢’到个车位,索性不再动车,选择地铁通勤。”
“车库选址考量了周边小区的停车状况,希望能切实缓解这里的停车压力。”罗志敏透露,目前车库意向登记客户超800名,实际签约超200户,日常停车数量有100多辆。在收费方面,月租用户平均租金为750—800元/月,签约一年还可额外获赠一个月,临时停车10元/小时。未来还计划推出日夜分时段计费、灵活组合的收费产品。
上月,这个智慧停车场刚建成,沈先生、洪先生就来体验,结果都成了“年租”用户,再也不用下班匆匆赶回家“抢”车位。他们说,新车库建成后小区的停车生态也有明显改善。
罗志敏表示,这一项目在技术工艺、审批流程等方面作了一系列创新探索,不仅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也为集约化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民生建设提供了重要样本。目前在宝山、温州、苏州还有3个项目已成功落地,另有40多个项目正在全国各地推进。后续项目将优化存取车效率、调整车型比例、完善便民服务设施、降低建造成本、提升空间利用率,持续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