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香远(中国画) 带儿子去吃饭 一字师 名片,时代抖落的鳞片 柳暗花明的事 抗战流亡记忆 去了缘缘堂 写下来就是胜利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5-09-07

一字师

解玺璋

汉语与拼音文字最重要的区别,即它的表意性。每个字都有一个相对稳定和清晰的含义。人们在运用汉字表情达意时,不能不注意审音辨义。古人云:一音之谬,一句为之蹉跎,一语之失,全篇为之涩滞。可见,文章之道,特别讲究用字的安稳。这恐怕也是文坛上流传很多“一字师”掌故的原因。

北京人艺一直流传着一个郭沫若先生称赞于是之先生为“一字师”的掌故。讲的是排《武则天》的时候,于是之建议将剧中一句台词“你是个没有良心的东西”,改成“你这个没有良心的东西”,郭沫若认为改得好,加重了语气,显得很有生气和力量。而郭沫若有一篇《一字之师》,说的完全是另一件事。文中写到排演《屈原》的时候,他与饰演婵娟的张瑞芳讨论台词,觉得第五幕第一场婵娟斥责宋玉的一句话,“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有点不够味,他想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三个字。正在旁边化妆饰演钓者的张逸生插嘴道:“‘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那就够味了。”郭沫若说:“听了他这话,我受了莫大的启示,觉得‘这’一个字真是改得非常适当。”这其实不难理解,“你是什么”,是单纯的陈述句,自然比较平淡,“你这什么”则加入了感情和态度,就显得强烈多了。

还有一个“一字师”的故事,发生在汪曾祺先生与翁偶虹先生之间。当年,汪曾祺先生创作京剧《沙家浜》,郭建光有一著名段唱,《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其中有一句唱词,“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最初写的是“芦花白,稻谷香,岸柳成行”。一天,翁偶虹先生碰见汪曾祺先生,说道:“芦花白,稻谷香”不在同一个季节,不如改成“芦花放,稻谷香”比较贴切。汪先生很敬佩翁先生这位词曲大家,他的《锁麟囊》文辞优美,脍炙人口,至今仍是京剧创作的典范。因此,汪先生对翁先生的建议不敢怠慢,认真思索、推敲一番,觉得翁先生说得有道理,遂改成今天这个样子。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