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香远(中国画) 带儿子去吃饭 一字师 名片,时代抖落的鳞片 柳暗花明的事 抗战流亡记忆 去了缘缘堂 写下来就是胜利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5-09-07

写下来就是胜利

薛海翔

蒋近朱是大学同学,微信名叫“近朱不赤”,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77级一代的不羁,悄然流漾,但是,蒋近朱的经历并不繁复,插队四年,就进了大学。之后,便是三十年的教师生涯,漫长且一成不变的职业轨道,一直铺到那个名叫退休的终点站。

退休,这个职业生涯的终点,在蒋近朱这里,成了起点,一路飞奔起来,勤快笔耕。说起写作,与很多退休后才第一次书写寄怀的人不同,蒋近朱是有童子功的,我可为此做证:

1978年11月22日下午1点30分,上海师范学院西六舍219室,我和同为中文系77级学生的叶骏、郑伟、曹旭、蔡鹰扬,成立了一个名叫“晨钟”的文学社,校方特批一排公告橱窗,让文学社以壁报方式,发表文学作品。兹事体大,不数日,《文汇报》即以新闻报道。从此,这一排明晃晃的橱窗前,从早到晚,人头攒动,驻足阅读贴在橱窗里我们几个写的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及译作,读者则把阅读意见写成小字报,贴在橱窗玻璃上以为争鸣(有一期小字报达20份之多);斑斓橱窗和涌动人流,成为校园一道奇特的时代景观。

不久,我们接受并发表“外稿”——非社员的作品,同学们也以作品能上壁报为荣。1979年5月28日的第12期壁报上,刊出注明“外稿”的一部短篇小说《雪》,作者:蒋近朱,本集子作者的处女作呱呱坠地,就此问世。是年蒋近朱23岁,扎两根短辫,求学如渴,睁眼看世界。

令人称道的是,三十年难免刻板的职业生涯,磨去的是那两根短辫,而那双睁看世界的眼睛,却一如23岁,好奇而专注,潮起潮落的波光潋滟,人来人往的鼎沸喧嚣,被她凝视记录,被她咀嚼辨析,再用童子功里就有的写作技法,化为篇章。退休后的蒋近朱,不停看,不停写,不知不觉,就有了这本散文集《旅途有风》,130篇文章,堪称洋洋大观。

集子里的每一篇文章,均为作者的直观实录和思绪凝结,文体分类当属“非虚构写作”,笔下的桩桩件件,都是真人真事,所思所想,均为真情真感,如此,这本集子就有了文学以外的价值。历史长河奔腾汹涌,朵朵浪花转瞬即逝,无论怎么晶莹剔透,怎么绚丽诱人,通通无迹可寻;无人知晓就等同不曾发生,那才真叫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把浪花写下来,用“写下来”固定那转瞬,它就存在了,就成了滚滚长河中突兀于激流中的礁石,就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写下来就是胜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