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莲花坞 我的家人 表弟是个“小问号” 童年里最闪耀的星光 那一次,我真后悔 成长中的启明星 微光中的凌霄 《背影》的细节
第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2025-09-07

《背影》的细节

刘曾思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新初一(7)班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用最朴素文字写就的深情之作。全文没有华丽的文字,没有夸张的渲染,却让无数读者在父亲买橘子的背影里读懂了最深沉的父爱。这种情感之所以能打动人,正是因为它抓住了生活最真实的细节。

文章开篇用“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直接点题,却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反复强调“我那时太聪明”,这种矛盾心理恰恰揭示了作者对父爱的后知后觉。当父亲执意要亲自送行时,作者用“暗笑他的迂”表达不耐烦,这种情感落差为后文的愧疚埋下伏笔。朱自清没有描写父亲如何表达爱意,而是通过“黑布小帽”“深青布棉袍”“黑布大马褂”等普通衣物,勾勒出一个经济拮据却依然体面的父亲形象。

到了高潮,最震撼的莫过于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的场景。作者用“攀”“缩”“微倾”三个动词,将父亲年迈笨拙却执着前行的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月台上“蹒跚的步态”与“肥胖的身子”,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反差。当橘子堆在座位上时,作者没有描写泪水,而是用“我的泪很快流下来”这样克制的表达,反而更显情感真挚。

文中反复出现的“背影”意象,实则是父子关系的隐喻。父亲始终以背影示人,正如传统父爱常以沉默的方式存在。当父亲“混入来往的人里”,这个逐渐模糊的背影,既是对现实离别的记录,也是对父子间难以言说情感的永恒定格。朱自清用“晶莹”形容泪光,既呼应前文“泪很快流下来”,又暗示这种情感早已沉淀在记忆深处。

朱自清用大量篇幅描写父亲的“不体面”:黑布小帽、深青布棉袍、手脚爬行的姿态。这与传统文学中“高大父亲”的形象完全不同。作者刻意强调父亲的衰老和笨拙,反而让父爱显得更真实。就像文中说的“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此时,他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误解了父亲。文章结尾两次写到“背影”,从“我的眼泪又来了”到“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种循环往复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中父爱的恒久性。朱自清没有用“伟大”“无私”等抽象词汇,而是通过买橘子、嘱托、托茶房等具体事件,让父爱在细微处自然流露。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打动无数读者,是因为它撕开了亲情的伪装,在于它证明了伟大情感无需借助宏大叙事。父亲不需要豪言壮语,儿子也不需要立刻懂得。那些看似平常的瞬间,那些被嫌弃的唠叨,那些不体面的付出,那些琐碎的小事,也都在时间的长河里发酵成无法替代的情感。这或许就是《背影》想表达的启示:理解爱,需要时间,更需要放下偏见去观察那些“不完美”的细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