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现场展示氆氇制作工艺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高原上的鲑鱼是什么味道?“氆氇”是什么?9月5日至8日,西藏日喀则市江孜、亚东、拉孜、定日、萨迦五县20家企业带着70多种特色产品亮相“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让你在体验独特藏地风情的同时,感受“沪藏一家亲”。
在展销会上,游客可以买到来自高原的亚东鲑鱼罐头。这个小罐头可谓来之不易。亚东鲑鱼是全世界唯一能在高原冷水环境下生存的鲑鱼,必须在无污染且不含沙土的山间活水中才能生存。据介绍,野生的亚东鲑鱼生长速度慢,又因为缺少技术,早前难以实现人工繁育。上海科研力量的加入,使鲑鱼人工繁育有了可能。2015年4月,在上海援藏联络小组的帮助下,亚东县与上海海洋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突破了人工繁育技术瓶颈,亚东鲑鱼产业从无到有。2020年8月,亚东县又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亚东鲑鱼的饲料营养、病害防控、疫苗研发、健康养殖得到科技保障,孵化成活率大大提高。
年逾古稀的於先生和刘女士是展销会常客,8年来从未缺席。这次,西藏日喀则展区的氆氇让他们驻足观看了许久。氆氇上精美的图案、明亮的色彩,让两位老人家赞叹不已。
氆氇,是藏族地区的手工毛织品,以结实耐磨、御寒挡风、色彩浓烈闻名。但氆氇编制这项具有两千年历史的非遗技艺,因为产出样式品种单一、手工艺人传承难、产量不足等,曾一度濒临消亡。
转机出现在2022年。经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牵线搭桥,上海沙涓时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沙涓)与江孜县达成合作。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郭秀玲表示,沙涓主要帮助改良传统纺织机器、研发设计新的款式,“改变原始的生产方式,把更多样的产品带到全球。”过去两年,沙涓邀请了300多名藏族妇女来沪培训,还通过原材料融合、手工艺融合实现创新。据介绍,沙涓此前曾尝试以青海的牦牛绒作为氆氇的原材料,今年又将云南傣族的织锦工艺与氆氇相结合,在“设计上海”2025首发。这些都是他们融合上海对口支援的各个地方产品特色的尝试。
原本濒临消亡的氆氇,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2024年、2025年法国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2024年联合国会议期间第一夫人午宴等各种场合多次登上世界舞台。本报记者 曹博文 实习生 唐茹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