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高温不退场 秋凉还要等 遵循“收养”原则  谨防秋燥伤人 “十样白” 吃“白”补白以“白”应秋 “十样白”究竟是什么?
第5版:新民手绘 2025-09-07
养生

遵循“收养”原则 谨防秋燥伤人

今迎白露,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自此暑气渐消,昼夜温差将进一步加大。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病科芦波副主任医师说,市民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都应遵循“收养”原则,顺应“阳消阴长”的自然规律,注重防燥润肺、安神敛志,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民间常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此时,大自然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越来越盛。芦波提醒,市民在白露时节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袒胸露背,睡卧不贪凉。此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加强防护,气温下降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负荷,可能诱发高血压、心绞痛甚至脑卒中。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必要时在医嘱下调整用药。

白露时节,“燥”为其特点,秋燥伤人,易伤津耗液,常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芦波建议:多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豆浆、牛奶、淡茶等以养阴润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梨、橙子、柚子、萝卜、藕、银耳等以润燥生津;多食百合、蜂蜜、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的清肃之性;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芹菜、白菜等,可以促进排便,防止肠道积滞,化火伤津而致大便干燥。同时,要“少辛多酸”,减少葱、姜、蒜、辣椒等辛味发散之物的摄入,以免助燥伤肺,消耗津液。可以适当多吃一些乌梅、西红柿等带有酸味的食物以收敛肺气,滋阴润肺。

白露时节,芦波向市民推荐一道养生食谱——沙参枸杞粥,它具有滋阴润燥、养血明目之功效,可用于秋季常见阴血亏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燥、声音嘶哑、眼睛干涩等症状。

白露的起居养生,可通过日常生活的细微调整,帮助身体从夏季的“散”平稳过渡到秋季的“收”。市民首先需要适当提早入睡时间,建议最晚不过晚上11时,“早卧”以顺应阳气的收敛,而“早起”能使肺气得以舒展,一收一舒,符合秋季“养收”之道,有助于保持全天精力充沛。

其次,人们要注意适时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可选择天气晴好的上午10时到下午3时之间开窗通风,秋季空气干燥,流通的空气可以减少室内病菌滋生。最后,可通过使用加湿器或在屋内放一盆清水适当增加湿度以缓解秋燥,防止呼吸道因干燥而产生不适,同时滋润皮肤。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