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承
合肥的朋友陪他苏州的朋友来九华山,我是九华山下人,自然要尽地主之谊。游过江南九华山,他们还想去江北天柱山,先在安庆市里住一宿,上再芬黄梅公馆看场戏,次日一早登天柱。饭桌上,朋友邀我和先生同去,我望了先生一眼,笑而不语。他那点小心事,一目了然——八成想去,又觉得一个人开车寂寞,求我陪同。先生已退休两年,人如其姓“马”,琴棋书画,天马行空,近似杂家,总归两个字:好玩。
作别后,朋友途中又打来电话:“明日立秋,一起看戏立秋吧!”老马趁机向我补充了一个去安庆的理由:“顺便把报纸拿回来,老魏早就说送来,总不来。”老魏与老马是那种开玩笑互不生气的朋友。老马去年曾在报纸写过专栏,一心想把刊有他文章的旧报纸收集齐整。倘若我再不答应,他肯定会找别扭,就像小孩子的起床气。其实我心里亦是颇想去的,早就听人夸再芬黄梅公馆如何如何。
忙完手头的事,下午四点,不慌不忙自驾到安庆吃晚饭,正好。车过长江时,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江大桥比较稀罕,我去合肥念书,客车在安庆过轮渡,一趟轮渡装不下许多车,等得人心烦。早晨六点的客车,过完轮渡已经中午了。然后司机开到高河停车吃午饭,仿佛固定剧目。
朋友绅士,请几名女士坐第二排正当中,这是整个剧场的C位,票价不菲:一张四人沙发,前方是茶几,上摆茶饮、点心、水果。窃想,这不是《戏台》洪大帅坐的位置嘛,也算过把瘾。主持人在台下报幕,特别请观众品“毛毛月”茶。我曾去此茶产地潜山采风,好茶。助力乡村振兴,戏剧人也是用心了。《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唱的都是经典黄梅折子戏。忽见第一排有名先生竟入戏,起身模仿台上演员身段,台上台下互动频繁,然而,老马是带着永远的遗憾安静看戏的——经联系,因大楼整修,旧报纸已卖。
天柱山,我们已去过多次,散场后,与朋友作别,打道回府。上车后我才发现,开场前十分钟,老魏发来一条微信:“晚上不要走,我请老马夜宵,就在戏馆边上住,加班等你们。”老马坏笑着说:“老魏这是想安抚我受伤的心,不去吃了,让他永葆愧疚!”又叹息道:“人家明天还要上班干革命,不像我退休了,可作‘游天圣’。”哼着黄梅小调,一个筋斗云,我们又回到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