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为康
内服汤药和外用药膏一直是中医内科的特色疗法。很多人觉得贴膏药只是治跌打损伤,其实早在东汉《金匮要略》中就有大量外治法的记载,比如“浸淫疮,黄连粉主之”,意思是用黄连打粉外敷治疗皮肤湿疹或脓疱疮。临床中曾遇到药物副作用导致甲沟炎久治不愈的患者,当时采用黄连打粉拌鸡蛋清每天睡前外敷,两天后获得改善,一周后痊愈。《千金要方》中美白的玉容散就是用白芷、白术等药材外敷面部达到美容的效果。还有治疗头痛的“头风摩散方”,以附子和食盐研成细末后涂抹于头部痛处。朱氏内科疗法的创始人朱少坡更是借鉴古方,将附子、吴茱萸熨敷涌泉穴,常在危重急症中奏效。外治方数量之多不胜枚举。
历史上,中医外用的方法很多,有外洗、调膏,还有油剂和醋剂,但也存在操作烦琐、气味难以接受的问题,有些患者宁可放弃治疗。“露剂”或许是解决之道。露剂的原理类似我们熟知的“精油”,只是精油更浓烈,需稀释使用,而露剂温和,可内服外用。清代名医叶天士喜欢用金银花露,吴鞠通用藿香露,王孟英则常用梨汁露。可惜在过去,技术条件有限,露剂没有被广泛用于中药外治。其实从本质上,精油与露剂的提取原理相近,从理论上,中药的功效在精油中也能体现,如玫瑰花能疏肝解郁,玫瑰精油就常用于缓解焦虑、改善睡眠。祖辈就设想过把朱氏的外用方改成露剂,现正处于转化研究中,这样既能保留疗效,让传统疗法以更现代、更易接受的方式服务患者,又能解决气味和操作问题。
目前,朱氏外用药膏已帮助很多患者,如改善放化疗后的皮肤起疱、瘙痒、脱皮,缓解疤痕增生,辅助调理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以及减轻疼痛。只要对患者有帮助,这些传统方法就有继续传承和发展的价值,也才能让中医的非遗技艺继续焕发生机。(作者系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五科行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