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大学毕业的小赵热爱体育活动,球场上经常能见到他矫健的身影。但他有一个毛病,就是从初中开始,一到光线较暗的地方,视力就明显变差。如果和朋友进到已开映的电影院,必须要拉着朋友的衣角才能找到座位。晚上起夜也必须开灯才看得清楚。医师检查后,告诉小赵,视力还可以,但暗适应明显异常。什么是暗适应呢?就是当人眼从明亮处进入暗处时,最初一无所见,之后会逐渐看清暗处的周围物体,这种从明到暗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强,并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就称为暗适应。当进一步检查小赵的眼底和视网膜电图(ERG)后,即确诊小赵的眼病是“视网膜色素变性”。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组遗传性眼病,属于光感受器细胞及色素上皮(RPE)营养不良性退行性病变。该病通常累及双眼,一般30岁以前发病,最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至青春期加重,到中年或老年时,可因黄斑受累视力严重损害而失明。临床特征是家族史、夜盲、进行性视野缩小、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光感受器功能不良(ERG检查)。夜盲表现为在阳光下、灯光下或明亮的月光下,可以看得很清楚;在黑暗的室内、在幽暗月光或灯光的夜晚,便昏暗一片,甚至寸步难行。小孩在暗处行走时需伸手探索,成年人常仰头探寻与天空相映衬的树木、建筑物来判断行动的方向。
目前针对视网膜色素变性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有些科学家还在探索基因治疗、干细胞疗法等。视力很差者可试戴助视镜;营养素、血管扩张剂及抗氧化剂、维生素A/E等的治疗作用尚未确定。
还有一些疾病也会出现夜盲,如维生素A缺乏症、肝病、晚期青光眼、高度近视、广泛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或视神经萎缩等。
如果在光线暗淡时看不清楚,还是需要去眼科就诊和检查,明确原因,确诊后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王一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