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时的淀山湖,桨叶划水的“哗哗”声穿透涟漪,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赛艇运动员正趁着晨光开练,水波里已提前漾起赛事的热度。
9月21日至28日,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将在上海水上运动中心举行,5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3名运动员、教练员将齐聚淀山湖畔,而上海早已以“毫厘级”的筹备、“暖人心”的服务搭好舞台。这是赛艇世锦赛首次登陆中国,上海将以“敢为人先”的创新尝试,让赛艇运动在新时代焕发出既专业严谨又亲民鲜活的新模样。
“人的筹备”力求不留遗憾
赛艇比赛拼的就是毫厘,赛道的筹备也得抠到毫厘级。世界赛艇联合会官员在考察完场地后,翘起大拇指:“上海的场地,是我见过最细致的之一。”
为契合世锦赛的高规格要求,建于1983年的上海水上运动中心完成了全面升级改造。整个赛道长2250米、宽150米,所有阿尔巴诺浮球系统均按国际赛联和技术官员要求重新布置。改造不仅聚焦赛道专业性,更通过实战演练打磨细节,两场模拟演练赛、一场测试赛先后举行,期间完成全场设施联调与问题整改,经国际赛联技术代表确认,当前场地所有设施均已达标,可满足超一流赛事需求。这次升级既是对赛事的尊重,也是上海体育场馆硬件实力的一次亮相。
场地之外,“人的筹备”更见温度。9月的上海,“秋老虎”炙烤着湖面,提前抵沪的各支代表队很快被上海组委会的细致打动:冰背心、防晒帽、清凉油早早备好,训练后能立刻用上冰浴池;连中英文对照的“青浦旅游指南”都贴心附上。外籍选手直言:“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参赛,一切都棒极了!”
作为全球唯一的残健融合赛艇赛事,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的无障碍设施更是处处见用心。官方酒店的无障碍“关爱客房”已全面改造:卫生间采用零门槛无高差设计,轮椅进出顺畅;淋浴区装了折叠沐浴凳与安全扶手,地砖做足防滑处理,手持花洒高度可自由调节;房门与卫生间门框特意加宽,连细节处的“不便”都提前想到……从残健融合的贴心安排,到吃住出行的细致考量,上海正以东道主的诚意,迎接每一位宾朋。
为让观众观赛更便捷,组委会还开通了“世锦赛专线巴士”,在地铁站设置“赛艇主题指引牌”,志愿者英文培训到位,安保人员逐一审验入口人流路线——倒计时2天,所有工作人员仍在查漏补缺,只为让赛事从“专业”到“体验”,都不留遗憾。
百年赛艇进入上海时间
本届世锦赛不仅是全球最高水平的赛艇对决,更吸引了多位奥运金牌选手参赛,他们定会在上海留下独特的赛事记忆。
巴黎奥运会女子四人双桨金牌得主、英国“00后”选手劳伦·亨利刚下飞机,语气里就透着期待:“除了比赛,我很想在上海走走看看,一定非常有意思。”此次她将转战单人双桨项目,谈及奥运冠军身份的压力,她笑言:“这个身份很特别,但不会成为负担,我期待在淀山湖全力以赴。”
克罗地亚“赛艇双子星”辛科维奇兄弟是赛艇史上的“传奇组合”——三届奥运冠军加身的成就,放眼全球赛艇界都属独一份。此番征战上海,兄弟二人将挑战男子四人单桨项目,他们期待:“和中国观众交流,感受这里的文化,共享赛艇盛宴。”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本届赛事两项前所未有的突破:其一,是首创男女混合项目的“破冰之举”。本届世锦赛首次打破性别界限,增设男女混合双人双桨、混合八人单桨有舵手等项目。当男运动员的爆发力与女运动员的节奏感在同一艘赛艇上交融,桨叶切入淀山湖的节奏既要严丝合缝地同步,又要迸发“1+1>2”的合力,这不仅考验选手的技术适配度,更让赛事多了“刚柔并济”的看点。对全球赛艇界而言,这是对“体育平等”的生动诠释,为后续赛事的性别融合探索了“上海路径”。
其二,开闭幕式从场地到形式都透着“上海巧思”。开幕式主会场选在青浦区水乡客厅·方厅水院,这片浸润着江南水乡灵韵的场地,本身就是对“赛事与文化共生”的最好诠释。开幕式将是一场户外大型沉浸式、景观式表演,这将是上海大型赛事历史上的首创。表演将深度融合中华文化精髓:江南水乡的温婉灵韵、海派文化的开放包容、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将交织呈现,更突破传统陆地舞台的局限,实现“水陆空三栖联动”。
赛事收官日的颁奖仪式,将从淀山湖赛场移师黄浦江畔的上海海鸥丽晶酒店景观露台——以璀璨的都市江景为天然幕布,搭配赛艇元素的创新设计,让城市景观与体育荣誉撞出火花。
想象这样的画面:刚从淀山湖冲线的冠军队伍,走进熙攘的市民中间,接过奖牌时,耳边是观众的欢呼,身后是外滩万国建筑与黄浦江波光,赛场荣誉与城市烟火的交融。
全城合力助推双赛联动
上海的城市精神,与赛艇运动有着奇妙的契合:赛艇需要“速度与耐力”,上海体育产业的发展便有这样的“韧性”;赛艇讲究“团队协作”,上海办赛也透着“全城联动”的合力。这场世锦赛,正是赛艇与上海双向奔赴的绝佳见证。
赛事已为上海文旅商体注入新活力。青浦区专门推出世锦赛联动促消费产品:“一张票根玩转青浦”可凭赛事票根享受景区优惠,“沉浸式旅行护照”串联起淀山湖周边文旅点位,“赛事主题旅游路线”让游客既能看赛,也能深度体验本地风光。通过将“赛场热度”转化为“消费增量”,进一步放大国际赛事与区域发展的双向赋能效应。
更值得期待的是“双赛联动”的精彩延续:2025上海赛艇公开赛紧密衔接世锦赛,将于10月2日至3日在苏州河鸣枪开赛。继2023年上海赛艇公开赛实现本土赛事国际化突破后,本届精英组迎来历史性升级。多支国际顶尖八人艇队伍,在结束世锦赛角逐后选择“跨赛续战”,将携巅峰竞技状态转战苏州河赛场。而在单人艇项目上,6名世锦赛选手将来到世界超级精英组,在这片见证中国赛艇发展的东方水岸再续速度传奇。
“三上”品牌成为城市名片
上海始终把“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作为上海体育发展的根本遵循。2020年11月,上海印发了《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2035年迈向更高水平,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在这一大背景下,上海需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IP品牌赛事。2014年东浩兰生集团接棒上马,2021年举办上艇,2024年3月打造上帆。“三上”品牌赛事成为上海城市形象的金名片。
近年来,上海市体育局特别进行顶层设计,推出了“3+3+3+X”体系,这是上海自主品牌赛事发展的矩阵。第一个3,是“三上”,通过上海马拉松、上海赛艇公开赛、上海帆船公开赛这三项依托城市景观培育的头部赛事,对外彰显城市形象、传递城市精神,助力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如今,“三上”品牌已经形成了“协同效应”,培育本土选手、链接国际资源、带动大众参与。而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的举办,对“三上”品牌而言既是“水到渠成”,更是“点睛之笔”:它让上海的自主赛事IP与国际超一流赛事实现“双向借力”,既通过世锦赛提升“三上”的全球影响力,也以“三上”积累的本土经验,为世锦赛的举办提供支撑。
从世界赛艇锦标赛与上海赛艇锦标赛的“双赛联动”,上海正一步步构建全球赛艇运动新中心的框架。体育与文化、旅游、商业的深度融合,为上海注入了“赛事赋能城市”的新活力;“以赛塑城、以牌兴业”的实践,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上海方案”。
正如世界赛联官员所说:“世界赛艇锦标赛选择上海,是因为上海能让这项运动更精彩;而上海也因这项赛事更有活力。”
(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