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全国爱牙日,对许多成年人来说,智齿仍是困扰大家的“口腔难题”之一。针对公众的一些疑问和认识误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党委书记徐袁瑾教授作出了专业解答。
■智齿不疼就不用拔?
很多人觉得“智齿没疼过,就不用管”,这是最常见的“侥幸心理”。徐袁瑾说,智齿多因萌出空间不足长成“阻生智齿”——有的露个小尖、有的横着嵌在牙龈里,表面看似安静,实则可能暗中破坏:食物残渣卡缝致邻牙蛀牙,疲劳、熬夜时引发牙龈发炎甚至面部感染,长期顶压邻牙还会打乱咬合、诱发颞下颌关节痛。
当然,也并非所有智齿都要拔。暂时未出现上述情况,尤其是正在发育中、可能正常萌出的智齿,可以先行观察;若智齿完全萌出、咬合正常,也没有蛀牙和炎症,也可以保留。
徐袁瑾建议,每个成年人至少拍张口腔X光片,看看智齿生长情况。若智齿长歪、顶到邻牙,或者有潜在发炎、蛀牙风险,哪怕现在不疼,也建议尽早拔。年轻时拔牙,伤口恢复快,还能避免邻牙被“连累”。
■拔牙要找“大力士”?
过去有人觉得“大力出奇迹”,偏爱预约人高马大的男医生,其实这已经“OUT”了。现在拔智齿主流是“微创技术”,医生用超声骨刀、微创拔牙钳等精细器械,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徐袁瑾介绍,能否顺利拔牙,关键看医生的技术、经验和器械掌握度。比如处理靠近神经、埋得深的复杂智齿,需医生根据X光片制定方案,靠的是专业判断而非“蛮力”。
■拔牙可以变俏变美?
很多明星说自己拔牙瘦脸,因此带动不少人冲着“瘦脸”去拔智齿,甚至一次想拔四颗,其实这是“想多了”。
徐袁瑾说,脸型主要由颌骨、肌肉、脂肪和皮肤决定,智齿长在颌骨内,拔智齿并不会改变颌骨的形状,也不会影响肌肉、脂肪和皮肤,拔智齿并不能起到瘦脸的作用。“就像从房子里拿走几件家具,房屋整体轮廓不会变。拔智齿的核心目的是解决健康问题,不是美容。”
■一次拔完岂不更好?
经常有网友说“国外常全麻一次拔多颗,国内为啥不建议”,其实这个说法是片面的。国内并非不建议“一次多拔”,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拔牙方案,总体治疗原则要充分考虑患者健康、安全和恢复体验。
徐袁瑾指出,若身体条件好、心理耐受强、智齿难度不大,可在局麻下拔同侧上下两颗。若智齿难度大、无法配合局麻或要求一次性拔4颗,可考虑全麻下拔牙。总之,拔牙方案不是千篇一律的,需“因人而异”。
■拔牙可能导致面瘫?
这是很多人的恐惧点,其实无需过度担心。智齿周围是三叉神经,而控制面瘫的是面神经,二者完全不同,正常操作不会损伤面神经;偶尔出现嘴角歪,多是麻药暂时麻醉面神经,药效退了就会恢复。
徐袁瑾指出,复杂智齿拔牙前建议拍牙CT,明确智齿与神经、邻牙的位置关系,选经验丰富的医生,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疼不疼全靠“运气”?
身边总有人说“我拔智齿一点不疼,你别怕”,可也有人拔完疼到睡不着。是什么原因导致差异如此明显呢?
徐袁瑾说,差异主要来自三点:一是牙齿“难度等级”,松动牙拔除简单,疼痛轻;复杂牙拔牙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反应更明显;二是医生操作,微创拔牙比传统拔牙损伤小,术后疼痛更轻;三是个人体质,有人对疼痛敏感,有人更耐痛。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