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3日 星期二
商场小区机械车库成“摆设”
第7版:帮侬忙 2025-09-20

商场小区机械车库成“摆设”

多层设计为何只用单层?当初花费不菲,而今如何物尽其用?

加盟圣蓝苑小区机械车库年久失修

白玉兰广场B4层机械车库二层未停车

久光中心部分机械车库被拉上绳带暂停使用 本版摄影 李晓明

测评表

本报记者 李晓明

为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不少商场和小区建了机械车库。然而不少市民向“新民帮侬忙”反映,沪上部分场所花巨资建成的机械车库却闲置多多,根本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一边是城市停车位“一位难求”,另一边却是大量机械车位沦为“摆设”。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这些本应缓解“停车难”的机械车位,为何反成闲置的“钢铁丛林”?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测评。

调研

>>>上海白玉兰广场

二层空空荡荡 数年仅开一次

位于虹口北外滩的上海白玉兰广场建成于2017年,被称为“浦西第一高楼”。该广场地下停车场设停车位1400多个,包括位于B4层的立体机械车库。然而记者驱车到达B4层后绕场一周,看到偌大的机械车库,所有车辆都停在机械车位的第一层,第二层空空荡荡。记者走近一看,安装在车库旁边的操作系统甚至都没有通电,显示屏也没有显示任何信息。操作系统上方,写着“严禁操作,违者全责”的提醒,下方设备参数显示,停放车辆长宽高最大值分别为5050毫米、1900毫米和1550毫米。几名在此停车的市民表示,他们在这家商场停车多次,从来没见过第二层启用过。“优先停地面车位,如果满了,再来这里停地面的机械车位,如果再满了,就找个边角的位置停一下。”

车库保安人员也证实,这一层的机械车库确实闲置了许久。“几年前车子多的时候,启用过一次,但麻烦太多,后来就没用过了。”该保安人员坦言,使用机械车库一是成本高,除了日常维护费用,还要安排足够的人手负责操作。立体车库属于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还需培训考取资质证书。二是管理难,尤其是顾客都希望找停、取车都方便的车位,不大愿意停到机械车库。“之前二层启动时,顾客停车也不大听我们指挥,停了就走,车身太长太宽或者没停好,只要一个卡顿整个设备就断电,很难正常使用。”多种因素影响下,商场管理方也不愿意启用立体车库,只能任其闲置,原本投巨资建成的双层机械车库,最后变成单层地面车库。

>>>上海久光中心

保安不会操作 开业就未开过

位于静安大宁地区的上海久光中心是近几年新开业的商场,停车位超过1600个,其中地下车库也建有双层机械车库。

该车库位于B3层。记者在B3层看到,这里大半为机械车库,还有部分地面车位。所有车辆都停在地面一层,没有一辆车停在二层机械车位上。临近车库入口处,几处机械车位还被拉上了绳带进行隔离,暂停车辆停放,工作人员正在对车位进行冲洗。

记者观察发现,与白玉兰广场相比,久光中心的机械车库规格上有所提升,二层车位能够容纳车辆长宽高最大值分别为5200毫米、1950毫米和1550毫米,重量为2000公斤。记者绕场一周,发现机械车库旁的操作系统处于断电状态,根本未启用。操作系统下方张贴的“安全须知”也明确提醒:禁止非指定人员操作车库,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操作培训。严禁停放超长、超高、超重、超宽车辆。

两名车库保安人员告诉记者,从来没有看到二层机械车位启用过,平时停车都是使用的一层车位。同时还坦承自己也没有接受专业操作培训,目前还不会操作机械车库。“如果这里的一层车位都停满了,我们会引导顾客把车子停到其他地下层的车位去。”保安人员表示,商场停车位比较充分,很少遇到停车位紧张的情况,而且周边还有其他停车场可以停车。

>>>崇明东亚威尼斯公馆

闲置七年未用 运维成本谁担

位于崇明区的东亚威尼斯公馆二期小区,2018年底陆续交付。小区原本规划建设了一个机械车库,但自交付以来二层就一直没有启用,300多个车位长期“闲置”,导致小区停车紧张。

小区二期总户数为918户。小区业主告诉记者,买房时开发商宣传车位配比超过1∶1,除了地面、地下车位,还建有机械车库。然而业主入住后发现,机械车库位于小区地下车库,机械车位总数虽然有600多个,但上面一层根本不能用,纯属“摆设”。“上面一层有300多个车位,从来没有启用过,我们只能干看着不能停,这不是资源浪费吗?”业主质疑。对于二层机械车位“闲置”原因,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解释:一是业主不愿停上去,尤其早高峰取车的话,花费时间长;二是如果启用,日常维护成本比较高,光靠物业无法负担。

难道只因为运营成本问题,造好的车库就沦为摆设?在记者跟进之后,该小区机械车库“闲置”问题终于迎来转机,业主们反馈,在闲置了七年之后,最近二层机械车库终于正式开启使用。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小区停车越来越紧张,乱象层出,物业等相关方迫于压力,不得不开放机械车位。另外,车位租赁费用也从一年2800元降到了1600元,业主们也愿意去长租机械车位。

不过,机械车位开放后,也带来了两个难题。一是车位的规格问题。目前二层车位最大容车规格为5050毫米、1850毫米和1550毫米(长宽高),车重2000公斤,一些过宽过长的大型SUV无法停放。二是日常管理和维护方面,如何让业主在安全的前提下,更高效便捷地停车取车?对此物业方面拒绝回答。不过,业主们向记者表示,机械车位开放之后,车库张贴了相关操作流程,如果会操作的业主可以自行操作,如果不会可向物业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浦东加盟圣蓝苑小区

年久失修已废 重建有心无力

一些建有立体机械车库的老式小区,或因年久失修,或因厂家停产,车库也渐渐沦为“摆设”。位于浦东周浦地区的加盟圣蓝苑小区是个20多年历史的老小区。居民介绍,小区共有333户居民,建成之初仅有一座36个车位的机械车库,当时小区车辆较少,立体车库基本能够满足停车需求。

然而,随着居民车辆越来越多,停车矛盾逐渐凸显。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机械车库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故障不断。后来生产厂家倒闭,无法继续维修,立体车库变成单层车库,只剩底层19个车位能正常使用。记者现场看到,该机械车库占据了居民楼前一大片空地,为两层钢结构,上面覆盖有顶棚,整个机械车库已经锈迹斑斑,操控台报废,钢架上也已找不到设备的生产厂家、设备规格等信息。机械车库基本成了空架子,只有地面一层的车位还具备停车功能。“每次停车还要对准了才能停进去。”居民们抱怨,这个机械车库简直是“鸡肋”,占了这么大的面积,也没有多加出几个停车位,还不如拆掉。

记者从小区物业获悉,目前小区私家车保有量超300辆,停车资源紧张,除了机械车库的19个停车位外,物业经过排摸,陆续在小区道路边、公共区域划出约200个临时停车位。对于“废弃”的机械车库,若要恢复其停车功能,基本要拆除重建,但资金来源成为难题,目前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

建言

■ 智能化改造是方向

明明已经建好的机械车位,为何沦为“摆设”?从记者调查情况来看,“不好用”“不会用”是机械车位在实践中面临的两大难题。

对于车主来说,机械车位停放难度本就颇高,而常规的机械车位大多可以停放长5米、宽1.9米、重量2吨以内的车辆。然而目前新上市的不少车型,车长普遍在5米以上,宽度接近2米,重量在2吨以上,无法停放在机械车位里。

对于管理方而言,运维成本高、设备“不会用”是面临的首要难题。大部分车库工作人员既没有接受过机械车位的操作培训,也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如果要保障设备安全使用,无疑要投入足够人力,增加相应成本。

面对困境,技术革新、设备迭代是破局关键,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引入AI视觉识别和自动泊车技术,打造全自动立体车库,让机械车库变得“好用”才能“用好”。

■ 规划需更贴合实际

机械车位沦为“鸡肋”,根源在于规划脱离实际需求。有些小区内建设的机械车库,在初始设计阶段便没有考虑真实的停车需求,企业只是为了满足配建指标而在有限空间内建设更多车位,其结果就是“建而无用”。

机械车位的困局,本质是城市治理与民生需求的脱节。机械车位的闲置,表面是设备与车辆的尺寸冲突,深层则暴露城市治理对民生需求的滞后响应。当新能源车浪潮已至,当停车需求日益多元,若仍停留在“为建而建”的粗放模式,再多的立体车位也只会沦为昂贵的“城市雕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