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秋日菜园(插画) 秋分暖食君须记 《闲书》与郁达夫 武功山下故事多 书香氤氲稻田上 向太阳致敬
第14版:夜光杯 2025-09-23

书香氤氲稻田上

戴薇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场秋雨之后的水乡角里,暑气渐退,稻香暗涌。风送来关于金秋的词语,为江南硕果累累的丰收季,遣词造句。凉风初起,涌动金色稻浪,宛若大地低沉的私语。一垄垄饱满的稻穗,仿佛俯首沉思的诗人,用朴实无华的诗句,抒发春耕秋收的喜悦。

稻田旁一幢青瓦白墙的农家书屋,则如同一位哲人,静立于光阴之中,为一季鎏金岁月,珍藏静好。应朋友邀约,我们走进稻田旁的农家书屋。位于一楼的两个房间,大的厅堂可容纳二十余人,小的那间兼具茶室。书屋四壁皆书,还有多幅乡趣十足的油画小品,据悉皆出自女主人的母亲——一位70岁开始学画的“油画奶奶”之手。厅堂中央硕大的圆桌上,随意摆放着各类书籍。一缕阳光斜射入窗,照在“薄荷香”的横幅上。秋风穿堂,翻开的书页,沙沙作响,仿佛与窗外涌动波涛的稻田,与此起彼伏的蛙声,合诵一阕“稻花香里话丰年”。

农家书屋女主人姓陈,为我们泡了一壶鲜爽的绿茶,茶香、书香、稻香在此有机交融,完美诠释了秋日之浩瀚与包容。在繁华都市拼搏半生后,信奉“耕读传家”的夫妻俩选择了回乡,如陶渊明一般种花、修篱、耕田、读书。因家中藏书太多,夫妻俩便利用自家老宅,简单设计、装修了“薄荷香”农家书屋。不仅方便自家阅读,亦能满足到访朋友和邻里乡亲的读书需求。这座稻田旁的农家书屋,闲来听风沐雨,笑看四季流转,如同乡间野菊,无需刻意养护,却别有一番质朴与风雅。

初秋时节,大自然的每一处细节都在悄然变换。草叶的深绿不经意间变成微黄,蝉鸣不再急促,天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清澈。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如四季流转,无法逆转。正如我眼前的《初秋》一文所描述的那样:“初秋并非丰收的时候,丰收是说晚秋。初秋所做的事情是定型,让一切可以称为果实的东西由不确定变得确定,由浆变成粉,由稚嫩变得坚强。”如同农家书屋窗前望出去的稻穗,从稚嫩到成熟,从一路昂扬到谦卑垂首,完美诠释了生命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鲍尔吉·原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出一种澄澈而深邃的生命意境:“初秋只是短暂的过渡色,叫作立秋和白露。而后中秋登场,所有的喜庆锣鼓都会敲响,丰厚盛大。”《初秋》一文所展示的宁静与从容,引领我们在生命旅途中,坦然面对每一次过渡与转变。顺其自然,少些焦虑和内卷。跟随大自然的节奏,找到快乐生活的理由。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推开木窗,空气中弥漫着来自田野的混合气息,那是庄稼、果实与土地交融的味道,深刻而富有层次。我顿悟,书中词语,亦是一株株稻穗,经春耕夏长,至秋而获,如稻米养身一般,滋养我们的心灵。

天色渐暗,几位身染稻香的乡亲劳作归来,望见书屋灯光,便走了进来。有人坐下来歇歇脚,翻两页喜欢的书。有人在院子里喝杯茶,聊聊今年收成。

我以为,稻香、书香,皆为天地间的大文章。这些世世代代坚守土地、耕耘四季的农民,额上淌着汗水,心中藏着希望。他们懂得时令,知晓节气,在大地的字里行间,书写生生不息的希冀。那些奋笔五千年文明的先哲,亦如他们一般,孜孜不倦,落笔光阴,为世人心灵的良田,留下智慧的书香。

天地大爱,书香氤氲于稻田之上。稻香入鼻,书香入心,两种香气交织,拓印时光芬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