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俄罗斯钢琴泰斗 中国唯一一站抵上海 最难的动作为何留在谢幕 在迷你展厅看艺术宇宙 在古老校园逛旧书市集
第9版:文体汇 2025-10-11

最难的动作为何留在谢幕

陆川跨界执导舞剧《天工开物》迎来100场演出

扫码看演员与机器人共舞

一年之内,三轮进京且场场售罄——现象级舞剧《天工开物》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昨晚迎来第100场演出。这部由导演陆川首次跨界执导的舞剧,凭借明制美学舞台呈现和谢幕360°翻身跳的刷屏短视频,成为一票难求的文化爆款。演出前,陆川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谈及这段极具话题度的谢幕片段,陆川坦言,这是基于舞剧的传播特性,“唯一允许观众举起手机拍摄的,可能只有谢幕时刻”。为此,创作团队决定在谢幕环节亮出绝活,以真功夫回报观众。陆川介绍,谢幕动作的设计呼应舞剧中精耕细作的场景,“我们把最难的动作留在了谢幕,对演员的体能挑战极大。”

为何谢幕是重新创作,而非复刻剧中经典舞段?陆川强调其创作理念:舞段始终要为剧情与戏剧本身服务。他说:“我比较‘狠’,多余的舞段一段不留。但到了谢幕,我要让观众看到演员有多么优秀,他们是多么出色的舞者——那一刻是释放。”

陆川还表示,他希望再次修改打磨《天工开物》。在他心中,宋应星及其精神“具有现代性的光芒”,理应被更多观众了解。

作为多部热门舞剧的运营方,上海晶英文化集团董事长陈英武深切感受到,各地文旅集团如今都希望通过一部舞台作品,让本省的传统文化“活”起来。他认为,舞剧之所以成为热门载体,在于其题材的多样性,以及融合东西方视觉与听觉审美的能力。《天工开物》这样的作品,无需语言,便能让国际观众感受中国文化的震撼力。

“为一部剧,奔赴一座城”——观众追随作品巡演的脚步,也走进故事发源地。这令陆川倍感鼓舞:“如果一部戏能盘活一家院团,拉动旅游经济,那真是造福一方。”

此外,舞剧《天工开物》与集换式卡牌的文创合作也在本轮演出中发布。“明制美学”融入潮流玩法,也以更亲切、鲜活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驻京记者 赵玥(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