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为上海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为迈向2030发展战略贡献金点子 更好凝聚共识共享机遇共创未来 “洋高参”沉浸体验上海AI科技
第2版:要闻 2025-10-12
机器人双语迎宾 无弦吉他弹金曲

“洋高参”沉浸体验上海AI科技

上海人工智能企业向“洋高参”展示最新产品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欢迎参加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会外活动,祝你有美好的一天。”昨天下午,智元机器人“远征”站在徐汇滨江西岸穹顶艺术中心的门口,用中英文欢迎远道而来的“洋高参”们。而在场内,8家上海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已经准备就绪,邀请国际企业家近距离体验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

“2018年至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三个倍增’。产业规模由1340亿元倍增至超过4500亿元,企业数量由183家倍增至383家,智能人才规模倍增至超30万人,约占全国1/3。”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潘焱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2700亿元,同比增长38.1%。

嘉宾所造访的上海西岸位于徐汇区黄浦江畔,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全国首个区块链创新生态集聚区“数链空间”、腾讯华东总部、阿里巴巴上海总部、网易上海总部、期智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等重量级项目、高能级平台、标杆性企业汇聚,区域创新浓度、经济密度、产业高度持续提升。

“洋高参”们参观一家家人工智能企业的展位——拿起liberlive无弦吉他,零基础也能弹奏《月亮代表我的心》;用英语和智元机器人聊天,再请它跳一段舞蹈;与机器狗牵手,拍下它行走、奔跑、跳跃的姿态……玩得都很开心。

“我能和你加一个微信吗?”作为此次市咨会的演讲嘉宾,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教授马克·格瑞文(Mark J.Greeven)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听完傅利叶创新产品和技术的介绍,他主动找到傅利叶副总裁时晖,“有机会的话,我想要带海外企业到你们公司参观交流,探索产业与科技的结合方向,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十分重要”。

太古集团行政总裁施铭伦(Merlin Swire)也特意留在傅利叶展台,和时晖交换各自的联系方式。“国际企业家对人工智能有了解,也有需求。”时晖告诉记者,他们提到机器人很难在闷热多尘的工厂开展作业,希望和傅利叶保持联系,及时沟通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最新进展。

“我从2008年开始参加市咨会,至今已经17年。每一次参会都是深入了解上海发展的绝佳契机,尤其是今年。”贝恩公司资深全球合伙人布鲁诺(Bruno Lannes)说,此次会外活动让我首次有机会全面了解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从人机协作到机器人应用,还有其他人工智能赋能的各类应用,都令人惊叹。一直以来,上海走在诸多创新领域的前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驱动,为全球其他地区树立了典范。” 本报记者 张钰芸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